1、知識管理的2步半上籃
知識管理有三個步驟,收集知識、提取知識、輸出知識,我們稱為兩步半上籃。
大部分人只做了其中的一到兩步,根本不上籃。
大部分面對知識焦慮,第一反應就是哪里都好,都可學,其實正相反——在籃球場上,你該往哪里跑動?看上去哪里都可以,但只有籃筐的方向才是正確。知識也一樣,不是什么都要學,能有應用的知識才需要學習。
2、三個誤區:藏書不算讀、曬筆記不算懂、輸出不止于寫作
這是大部分人常犯的三個錯誤:
把收藏知識、精細化打標簽、放好文件夾作為知識管理。其實藏了不讀、讀了記不起來,等于沒讀。
過分關注于筆記的好看、酷炫,忽略了知識需要方便提取、快速整合以及容易搜索等要求。好看但沒法提取的知識也等于用不上。
過分關注于寫文章發表——其實文章缺乏思考走不遠,而最應該做的是工作文檔的記錄和復盤——對于自己的和周圍人都是一手知識的環節往往因為不夠光鮮而被錯過。
老和尚指著天上的月亮,說看月亮。
所有人都盯著手指。
其實手指不是月亮,工具和形式不是知識,要培養一種超越手指看月亮的能力。
3、通過知識晶體,搭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知識點之間只有形成了鏈接,才會形成“知識晶體”。知識成為了晶體,就像碳原子成為了鉆石,容易提煉,不易磨損。
小晶體多了,進一步按照結構聚合,就變成了知識模塊,而知識模塊再組合,就形成了個人的知識體系。
所以要搭建知識體系,知識點再多也是磚頭一堆,有一個能讓知識附著其上的框架才是重點。
4、四種知識晶體
晶體化:有4種知識晶體——樹狀、關聯、序列、數據。按照這樣的分類儲存知識點,相對容易保存,也好提取。
形象化:可以進一步把知識點給形象化、模型化和口訣化。
閔花蘭提出一個口訣,叫做“關書敘述”——關聯、樹狀、序列、數據。實在讓人拍案叫絕,大贊。
5、如何提高自己的結構化能力
第一,多看,重要的框架就那么30多個,多看,在心里存好模板。
第二,嘗試自己做一遍,尋找差距。
第三,假裝自己寫本書。
6、四種方式輸出知識
知識變現無非是“賣什么”和“怎么賣”兩個問題。
有4種方式輸出知識——時間(服務)、版權、產品、投資。大部分人都在出賣自己有一定知識含金量的時間,換取收入。版權、產品和投資都是更加高端的玩法。
7、知識變現的3種方式
知識變現行業是幾個巨人和一群侏儒的領域。
第一,強勢資源變現。
第二,新晉黑馬:穩定、持續的產出精品內容。
第三,大部分人:通過輸出知識產品,提高自己的個人品牌、擴大影響力,提高身價,吸引機會。
8、持續的輸出文檔和復盤,是領導力的來源
在不確定的年代,一手知識是非常值錢的硬通貨。專家型領導力比權威式領導力越來越重要。
老事做文檔、新事做復盤,是一種很好的知識輸出,也是搭建個人品牌和團隊領導力的重要手段。
9、復盤的4個步驟
復盤最早是指圍棋選手下完棋以后重新擺盤學習的過程——復盤的關鍵是從成功或者失敗中獲得知識、確定假設、提高效率。
中國的復盤熱是聯想的柳傳志先提出來的——任何事情都有3次創造,一次在頭腦中推演,一次真實做,一次復盤中重新做一次。
復盤有4步——回顧目標、評估結果、分析原因、總結經驗。好的時機是當時記錄下感受和小想法,隔夜后思考、整合,一群人比一個人更有效。
10、知識其實也有坑——知識癱瘓和專業障礙
即使是最好的學習者,也會遇到很多知識學習的陷阱——其中一個就是知識陷阱,正因為學習了太多專業知識,以至于無法回到初學者和外行眼光看待事物。所以往往被自己的專業所困。
另一種是知識障礙,我們越學越多,越學越覺得不懂,最后以至于無法行動——稱為癱瘓狀態。
獨立思考是最好的解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