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P.E.T.雖然才四個月,但帶給了我很大的觸動。感謝雨滴老師分享會的邀請,雖然由于工作原因沒有去現場,但當我在做分享ppt,重新梳理自己的內心感受時,又一次重新的認識和自省。在此分享,愿自己曾經的迷茫、彎路、糾結和開始的覺察、改變,能夠幫助有需要的人。
一、盧梭的警告
? ? ? ?偉大的思想家盧梭在他的教育著作《愛彌兒》的開篇提到:
? ? ?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只是一到人手里,就變壞了。他要強使一種土地滋生另一種土地上的東西,強使一種樹木結出另一種樹木的果實。 "
? ? ? ? 或多或少,我們都是這樣的父母!
? ? ? ? 想想當初孩子剛剛降臨的時候,看著他那柔弱的身軀和天真的笑容,我們感嘆:“唯愿你健康快樂就好!”然而,隨著孩子長大,我們對孩子的期望越來越復雜,曾經天使般可愛的孩子,在我們眼里卻經常越來越讓人生氣,溫馨的依戀在減少,而常態性地沖突卻不斷增加。
二、迷茫與糾結的我
? ? ? ? 我是一名兩個兒子的父親。大兒子9歲,小兒子不到3歲。在大兒子剛出生時,我就很關注孩子的養育和培養問題,加上我工作是大學老師,時間相對比較自由。因此我在大兒子的成長過程中,陪伴的時間是很多的:陪他運動,游戲,旅游,看電影,興趣班。總體而言,我們的關系是比較親密的,孩子也比較陽光。但隨著他長大,自我意識增強,我們之間的需求沖突隨之增多。一直以來,我既不想當“虎爸”,也不想當“羊爸”,因此我總是希望去找一個平衡點。有些時候,我會妥協,但更多的時候,我想改變他。
? ? ? ? 于是,對于孩子的培養,我越來越有一點無力感:就像黑暗中摸著石頭過河,總是似乎看得見遠處的光,卻看不清腳下的路。
? ? ? ? 我知道孩子身心健康最重要,但有時候還是忍不住催促、批評、責備;我知道孩子有他成長的自然過程,但有時候我還是會希望他更細心、更穩重些就好。直到我遇見P.E.T,遇見雨滴的讀書會和工作坊,讓我有了很大改變。
三、P.E.T讓我明白:父母是人,不是神。
? ? ? ?P.E.T告訴我:父母是人,不是神。這個大前提對我觸動非常大。
? ? ? ?一直以來,在孩子面前,我的潛意識中有“神”的權威角色:我比孩子看得更遠,所以很多時候我幫他規劃未來;我比孩子懂得更多,所以有觀點沖突時最好要聽我的;我比孩子有更多資源,所以我可以利用懲罰和獎賞來控制和改變他;而這一切,都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為了你好,讓你少走彎路!”
? ? ? ?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扛起了本應屬于孩子的人生責任,并為此熱血沸騰而自感偉大,但卻實際上剝奪了孩子自己成長的機會,并同時擁有了本不該屬于我們的對孩子的權力,而最終也許發現,我們并沒有感動孩子,只是感動了自己。
? ? ? ?曾經有段時間,我有一種很強的責任感:我的父親只是一位中專老師,將我培養成了東南大學教授;因此,我要將我的孩子推向更高的平臺。P.E.T慢慢讓我卸下“神”那一部分的面具和責任,以我的“有限”去扮演“神”是很累的工作。我開始思考在孩子面前更多地重新做“人”,這不僅“放過”了孩子,更“放過”了自己。
四、P.E.T讓我明白:對尊重的覺察越多,對控制的欲望會越少。
? ? ? ?曾經我認為尊重和控制,就像愛和管教一樣,是需要平衡的。很多時候我能尊重孩子,給他選擇的權利,但那是在我對他沒有標準的時候;而在我對他有標準時,我更多地以命令來控制:
? ? ? ? 孩子動作慢了,我要催促“快點快點,你必須在半小時之內完成”;男孩子愛哭,我要制止“不許哭了,你是男孩子要堅強”;男孩子膽小,我會嘲笑:“一個小蟲子都怕,你羞不羞啊”……
? ? ? ? P.E.T告訴我,當我通過語言和權威控制孩子時,其實是將他的心推向越來越遠的地方,因為控制的背后沒有尊重,只有輕蔑。
? ? ? ?現在,我嘗試在任何時候都以尊重的語氣和孩子交流,我有意識少說“你應該……;你必須……”,我更多地開始用“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當我對尊重的覺察越多,我感覺控制的欲望會越少,直到有一天,我能完全尊重我眼前這個鮮活、獨立的生命。
五、P.E.T讓我明白:關系的重要性遠大于效率。
? ? ? ? 曾經我認為效率是極其重要的,它讓我在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也讓我發展了工作之外的很多興趣特長。所以我經常和孩子講:“你有更高效率,就有更大自由。”
? ? ? ? 隨著孩子年級的升高,面臨的事情越來越多,效率的矛盾越來越突出。我的孩子并“不慢”,只是“不夠快”,不足以應付他廣泛的興趣和任務。看到他忙不過來時,我只能催促他,有時就會產生沖突。雖然我對孩子說“提高效率是讓你搞定一切還能玩”,但過分追求效率的背后就是“控制”、就是“不尊重”。
? ? ? ? P.E.T告訴我,關系遠大于效率。機器的效率最高,但沒有人性。所以效率是冰冷的,強迫而來的效率只是暫時的;而關系是溫暖的,融洽產生的影響是永久的。
? ? ? ?現在,我已經利用第三法,讓孩子自主制定計劃,安排他的時間。當我開始學會放下“效率” 后,我更多地看見孩子已經努力完成的事情,而不會過分關注孩子還沒有完成的事情,敏感的孩子也以更加親密的關系來回報我。
六、P.E.T讓我明白:情緒如果通過傾聽而流動,就不會留下什么痕跡。
? ? ? ? 曾經我認為孩子老有情緒會產生性格問題。因此我能傾聽孩子的開心,但卻很難傾聽他的負面情緒,更多地是評判和教育:“這點小事有什么好哭的……這點小委屈都受不了……怎么老是抱怨這個抱怨那個……”
? ? ? ? P.E.T告訴我,情緒如果不被傾聽,就會卡在內心深處,積久成疾;而如果通過傾聽而流動,就不會留下什么痕跡。
? ? ? ? 以前我課程班上有一個學生,進大學成績特別高,但掛科太多七年都沒畢業。他告訴我原因:抑郁而逃避。他大學以前在父母眼里一直很懂事,在父母面前展現的永遠是最好的一面,但其實他初中時有過一次短暫抑郁,但沒敢和任何人說。但到了大學,抑郁爆發得更嚴重,甚至嘗試過自殺。
? ? ? ?P.E.T告訴我,當孩子處于問題區時,我們只需要用心傾聽、用心跟隨。現在,我不再為孩子的負面情緒而糾結,大部分時候,我能夠平靜地傾聽他:比賽落選而傷心;無故被罰而生氣;害怕打針而哭泣……我發現,有趣的是,有時我還沒聽過癮,他已經沒事一樣地跑開了。
? ? ? ?現在,我不擔心他向我說什么,我只擔心他有一天不再對我說。
七、P.E.T讓我明白:多用心去感受當下,少用腦去推斷未來
? ? ? ? 我是一個比較喜歡做計劃的人。工作也好,旅游也罷,我會對未來做出比較詳細的規劃,因為一直很相信一句古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然后按照計劃方向去實現一個一個的階段目標。
? ? ? ?于是,在培養孩子的方面,我也開始有各樣的計劃。什么時候開始給孩子創造認字讀書的環境;什么時候開始培養孩子的數學邏輯能力;什么時候利用出國進修的機會帶孩子去國外讀書;什么時候開始學鋼琴……
? ? ? ? 雖然通過一些計劃,孩子確實在各方面都還發展的不錯,整體成長的環境也算比較寬松。但隨著孩子的成長,我越來越發現,計劃趕不上變化,為了某一個計劃的實現,你可能需要用更多個子計劃來完成,最重要的,這些計劃是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否適合孩子當下的情況?……
? ? ? ? P.E.T讓我明白,要多用心去感受,聯結當下的親子關系;而不是用腦去推斷,為未來還沒發生的事情而焦慮。
? ? ? ? 當我放下用腦計劃未來,當我真正用心感受當下,我越發能看到:眼前這童真和活潑的孩子是如此地真實,腦海中那未來才華橫溢、成就卓越的孩子是如此地虛幻。
八、P.E.T讓我明白:自己活出鮮活豐富的生命,才能正面積極地影響孩子
? ? ? ? 曾經,我將培養孩子作為實現自己人生意義的重要一部分。P.E.T告訴我,父母與孩子是兩個平等獨立生命的相遇,將人生意義的一部分甚至全部寄于孩子身上是自私而殘酷的,所謂為了培養孩子而犧牲自己。
? ? ? ? 當我去思考生命的意義,我將它比喻成一個立方體:
? ? ? ? 生命的意義=長度×寬度×深度。
? ? ? ? 長度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身體狀況;寬度是生活和工作中探索未知領域的勇氣;而深度是愛和接納的能力,首先愛自己-接納自己各方面的不完美,然后愛他人-尊重他人的不同和差異。
? ? ? ? 于是在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我更多地反問自己:我生命意義的增長點在哪里?我對這個世界還有沒有好奇心?我是否在不斷拓展和體驗新的領域?我是否在不斷更新內在的成長?我的愛自己和愛他人的土壤是否足夠深?也就是說,我是否為孩子做出了表率:如何過一個豐盛而有意義的生命?
? ? ? ? ?所以育兒先育己,自己活出鮮活豐富的生命,才能給孩子正面積極影響。
九、P.E.T.實踐的感受:沒有征戰,沒有蛻變
? ? ? ?這就是P.E.T帶給我的感受和改變。
? ? ? ?在實踐P.E.T的過程中,我強烈地感受到這是一場征戰:
? ? ? ?是嘴與耳的征戰,是心與腦的征戰,是尊重與控制的征戰,說到底,是無條件愛與有條件愛的征戰。
? ? ? ?但征戰越多,內化越深,蛻變越大。
? ? ? ?更重要的是,你會發現,慢慢蛻變的不僅是你,還有你的孩子,你的妻子,甚至你身邊人。
? ? ? ?說得更高點:“或許你正在用P.E.T改變世界”
結束語
? ? ? ? ?最后,以P.E.T.書最后一章所引用的禱告詞結束我的分享:
? ? ? ? ?“愿上帝賜予我平靜,能接納我無法改變的事;
? ? ? ? ? 愿上帝賜予我勇氣,能改變我可以改變的事;
? ? ? ? ? 并賜予我智慧,讓我能分辨這兩者的不同。”
? ? ? ? ? 唯愿越來越多的父母能從P.E.T.中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