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情就需要花時間花精力。你做事情的動力是什么?金錢?人情?責任?還是不得已?
我做事情的動力是它有價值有意義,至少我可以賦予這件事兒價值和意義,讓自己可以驅動自己去做。
當然,工作中并不是所有的事兒都是自己喜歡或覺得有意義的事兒。面對不喜歡的事兒,我會找到這件事兒的價值,然后用職業職責驅動自己去做好,對得起崗位。但遇上自己覺得沒有價值的事兒,就內心非常的抗拒,雖然迫不得已去做,但做的慘不忍睹。
因為我覺得時間真的太寶貴了,沒有必要為了不值得事兒浪費精力。
我是一個內在驅動力做事兒的人。
平時會上一些自我管理或時間管理的課程,非常的贊同一件事情要有價值和意義,才值得我們花費寶貴的時間在這件事兒上。
但是,我今天意識到,一件事有沒有價值和意義,只是個人角度問題,或許眼界不夠。
很多時候,做的這件事兒本身真的沒有意義,至少付出的時間精力遠高于這件事的價值。但做事兒這個行為就有它的意義所在,如果你無權去取消它,那就去接受它,在做這件事的過程中找到讓自己成長的點兒,而不是事情本身。
比如,工作中,領導交代的一些任務兒,哪怕你心里真的覺得,這就是浪費時間毫無意義自欺欺人,但你都不能直接說出來,更忌諱的是不去做。因為,大部分情況下,領導比你更聰明,至少不會比你傻,這件事兒交代去做,要么就是有你自己格局看不到的意義所在,要么就是做事兒這行為的背后意義才是去做這事兒的價值所在。
當然,你也可以說,前提就是你先做了,用實際行動證明你的觀點是對的。
或者,你爬到更高的位置,廢除這種事兒,但你怎么能保證,你到了更高位置,發現這事兒的意義不推行呢?
不管怎么說,職場上,領導交代的任務,先去做,實在不理解也要問,而不是消極的處理。這點兒很值得自己反思。
不要一味追求一件事兒的價值意義,也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家角度看一件事兒。
你想到的即你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