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胥黎所著的反烏托邦小說-《美麗新世界》中描述了一個這樣的世界:所有人被分為了5個等級,從事不同的職業,每個人從小被灌輸熱愛自己的職業,遇到煩心的事就服用一種類似毒品但沒有副作用的藥,每個人都能保持年輕的容貌直到60歲再死亡,幾乎沒有人會有憂愁的時刻。即使在書本外的我們感到這些人像是一段段被設定好的程序在運行,這個美麗新世界內部的人卻感到無比的幸福。
有人認為這個世界里的人少了自由,但如果僅從結果上看,讓所有人都感到幸福不正是多數人會做出的選擇嗎。如果每個人的目標是讓自己快樂,人類社會的目標是讓所有人快樂,這樣的社會又又何不可。
現在的醫學已經可以證明人類的情緒都是由于體內的各種腺體分泌的神經遞質所引起的,如果用電流刺激相應的腺體,則實驗的對象會感受到相應的情緒。而一個人感受到快樂的程度主要是由于自己的主觀決定的,一個人可能能感受到快樂的程度是5-10,那么即使他再悲慘,一段時間后他還是能活的很開心,如果一個人能感受到快樂的程度是3-7,那么即使他中了彩票,他也不會感受到10那種興高采烈的快樂。豐富的物質可以讓人感受到的快樂多趨向于最高值,但每個人能感受到的最高值的快樂都不同。
隨著醫學的發展,或許我們離控制自己的情緒已經不遠了。或許未來的人類會做的更絕,通過基因工程改變每個受精卵的DNA,每個人都可以被塑造成設定的對象,或許可以設定讓一個人一輩子快樂下去。到那時候,不管我們還是不是自稱為“人類”,我們已經偏離現在所說人類的范疇很遠很遠了。
我相信大家不會喜歡《美麗新世界》里描述的這個世界,是不是因為我們認為還有除了幸福快樂之外的目標呢?我相信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