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地區冰雪覆蓋的山峰就是我們探索寶石的舞臺-位于占地球表面積不到8% 的地區(從格陵蘭到北歐、俄羅斯和加拿大)-只為找尋這些珍稀的寶石。
我們的行程從格林蘭島開始,考慮有色寶石時您可能不會想到這個地方,雖然這里曾發現過火紅的紅寶石。 格陵蘭島的大部分寶石都是在其綿延160 千米 (km)(100英里)的西南沿岸區域發現的。 歐洲的科學家首次注意到該地區是在 200 多年前,當時他們以研究地質為目的來到這個國家。 格陵蘭的原住因紐特人早已熟悉紅寶石,但 1957 年,在格林蘭島南部 Tunugdliarfik 峽灣北岸的 Tugtup Agtak?rfia 發現了另一種紅色寶石 — 鈹方鈉石。 其數量之稀少使得鈹方鈉石成為備受收藏家追捧的稀有寶石。格林蘭島還發現了藍寶石、青金石、天河石、橄欖石、石英、尖晶石、拓帕石和碧璽,但質量和數量都不足以進行商業化。
從格林蘭島首都努克向東行駛約 3,200 公里(2,000 英里)后,我們來到了挪威南部的康斯堡 (Kongsberg) 礦,17世紀初布斯克呂郡便發現了銀。 這些礦開采了逾330年。 最終于1958年關閉,但是從該地采集的樣本均被視作是珍貴的收藏家礦物。 現在,康斯堡鎮修建了一座挪威礦業博物館 (Norwegian Mining Museum),收藏了銀以及礦工、工程師和醫生們使用的工具和機械。祖母綠的開采時間為 1899 年至 1909 年,而 19 世紀末至 20 世紀初,挪威 Byrud 的一個農場中開采了大量的綠色綠柱石。 其中部分材料足夠透明,可以加工成刻面。現今,農場主允許人們在礦區采集寶石,但需收取少量費用。
繼續向東方行進,我們在俄羅斯的烏拉爾山脈稍作停留,這里擁有豐富的有色寶石資源,長期以來被俄國貴族用于皇家珠寶設計。 我們在這里發現了大量寶石:祖母綠、紫水晶、海藍寶石、濃綠榴石、硬玉、黃色綠柱石、孔雀石、碧玉和亞歷山大變石。 俄羅斯是亞歷山大變石的典型產地,這種寶石因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而得名。
我們的下一站是雅庫特,位于北極圈以南 20 公里(12 英里)的西伯利亞冰凍苔原。 這里是極夜之地,冬季期間,太陽幾天都不會升起。 和平礦 (Mir Mine) 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大露天鉆石礦,前蘇聯地質學家在 1955 年發現了這個礦。 該礦坐落在火山管上,擁有數萬億克拉的鉆石礦藏。 偶爾進行開采的和平礦于 2011 年關閉。 在 20 世紀60年代的鼎盛時期,每年生產的寶石級鉆石產量高達數百萬克拉。 1980年,和平礦開采出一顆342.57克拉的檸檬黃色彩鉆。 目前收藏在克里姆林宮的俄羅斯鉆石庫中。
加拿大是我們極地寶石冒險之旅的終點站。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地質條件與緬甸和中國這兩大硬玉產地類似。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極地玉礦中發現了一塊 18 噸重的軟玉巨石,被命名為“極地之驕”。 “極地之驕”巨石的一半被雕刻成著名的“世界和平玉佛”,重 4.65 噸,在泰國進行雕刻,耗時兩年。 高約 2.5 米(約 8 英尺),是迄今為止用寶石品質軟玉雕刻而成的最大佛像。 自 2009 年起,玉佛的足跡已遍及超過 15 個國家,激勵人們在生活中尋求和平。
南阿爾伯塔也是菊石產地,菊石是與現代頭足類動物(如魷魚、章魚和鸚鵡螺)相關的已滅絕海洋動物的化石。 它們生存于 2 億年至 6500 萬年前,與恐龍同時滅絕。 大多數菊石貝殼均使用無色的固化物進行了處理,以增強穩定性。 打磨時,一些貝殼會呈現出非常強烈的虹彩現象。 它們被加工成時尚首飾,商品名為“菊石”。
加拿大西北地區靠近北極圈的東部地區,氣候類似于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和平礦。 相對較新的艾卡提 (Ekati) 和戴維克 (Diavik) 鉆石礦,位于距離耶洛奈夫 300 公里(185 英里)的 Lac de Gras(格拉湖)地區,素以生產品質極優的鉆石而聞名,營銷時常被稱作“無沖突”鉆石。 加拿大還生產各種有色寶石和晶體標本。
穿越北方大陸極地區域的此次旅程,展示了大量能夠溫暖心靈的寶石和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