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三十,我很焦慮

可能,所有來到三十歲年紀的人,都會焦慮。

01

沒有人甘于平庸,但大多數人最終歸于平凡。

我身處中部地區三線城市,工作穩定,用五年時間晉升為部門負責人,薪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父母的幫助下,有車有房。

“有房有車有愛妻,小兒乖巧,小城安逸,小日子還算滋潤。”這是朋友對當下生活的形容,共鳴附和者不少。我一度認可并向往這種生活,但當下,卻難言滿意。

有人說,工作前五年,決定一生的財富。我一直覺得,只是老板騙騙年輕人的把戲,不可盡信。今年也恰逢自己參加工作期滿五年,忐忑和不安卻不請自來。巧的是,剛過完29歲生日,我的孩子出世了。

跑滴滴專車的朋友如此評價,說我內心賤骨頭因子作怪,才時常表現出令人側目的倔強,亦或是旁人看來垂死掙扎般的折騰,在他看來無非無病呻吟,病因是我不安于現狀、不甘于平庸。

我很想反問他,是否從來沒有過對當下生活的不滿。但最終沒有開口。因為或許在別人看來,我就是如他所說,無病呻吟、惺惺作態。

02

因為工作性質的原因,我經常挑燈夜戰,熬夜碼字。單位同事稱我“工作狂”,甚至有95后的女同事說我工作時,眼睛放綠光,但對貌美如花的她卻無動于衷。

起初,我提醒自己,忙一點,多做一點,會成長快一點。畢竟,“吃苦吃虧才能吃香”的教育根深蒂固。可一個單位、一個部門,往往有些人,總是把我們的努力上進,當成他們弱智低能、心安理得的借口,當成他們好逸惡勞、恬不知恥的幫兇。

行走在霧霾遮蓋的夜色里,我時常在想,自己的忙碌到底為了什么?目的又何在?

突然發現,其實,我的忙碌只不過是在重復工作,只為填補因為豬一樣的隊友不作為留下的空缺,與努力和奮斗沒有半毛錢關系。而我總是錯把忙碌當成努力和奮斗,還自我感覺良好。

就在今天,一位摯友選擇告別小城,南下闖蕩。我由衷敬佩他的毅然果敢,真心羨慕他的陽光灑脫。在臨別前的飯桌上,他敬我酒,讓我講兩句臨別贈言。借著微醉的狀態,我說希望他去更大的城市,見更大的世面,交更優秀的人,做更有挑戰的事,看更好的風景,最終成為更好的自己,衣錦還鄉,亦或客死異鄉。

我恨自己沒有這般勇氣。

03

朋友圈的女漢子L問我,生活幸福嗎?我笑她是被央視辭退的臨時工,問題老套且俗氣。

L有幾分姿色,獨自帶著5歲的兒子生活,與好幾個合伙人一起經營一家在她看來超級豪華的KTV,每天熬夜,經常喝酒。身邊追求者如云,但她似乎不為所動。她說,最好的人生是追求過愛情、經歷過婚姻,而后一個人瀟灑自由。這是我認識她多年,她燉的最濃郁深邃的人生雞湯。

我學不來她的灑脫,做不到她的隨性。正如女孩M說我,任何時候都一本正經,成熟冷靜得可怕,就連表達愛意和思念時,都一副面無表情、波瀾不驚的樣子。即便后來她做到了比我自己還要了解我,她也永遠看不到我內心兵荒馬亂、硝煙彌漫的場景。

30歲年紀的男生,往往在一無所有時結了婚,在相看兩厭時有了孕,在一錯再錯時認了命。

生活總是要繼續,責任肯定要擔當。自己騙自己,你懷念的不是某個漂亮的女生,想要的也不是某件奢侈的物件,而是要成為那個更強大耀眼的自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