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讀書郎》是一首經典兒歌吧,大部分人知道前半段“不怕太陽曬,也不怕那風雨刮,只怕先生罵我懶呀,沒有學問無臉見爹娘”,這是孩童心態,讀書為什么?不知道!
? ? ? ? 從小聽著這歌,唱著這歌,直到長大后在二十多歲的年紀,才聽到它的后半段:“香港夜鶯”徐小鳳如此唱到“不是為做官,也不是為面子光,只為做人要爭氣呀,不受人欺負呀不做牛和羊”。
? ? ? ? 真是唱到心里去了,當今社會,雖說教育機構層出不窮,但是真正的教育卻還不如民國時期;在親友圈里,讀書如我者,也是少之又少,不是指成績好還是上大學這種事,是指完全自動自愿基本上每天讀書的情況。基本上我會經常被看成另類,或者用收入來衡量,并津津有味地對比,尋找他們比我的優越感,以此證實和炫耀自己的存在。還有的長輩很愛拿主意,深怕自己做不了別人的主,一旦別人意見跟他不同,便索性說出:反正你們大學生,什么都懂的,厲害得不得了。種種,都是對讀書和讀書人的不尊重,這些“讀書無用論”,還非常有市場,特別是這個拼爹的年代,有個好爹,貌似勝過如何奮斗。
? ? ? ? 每次談及此話題,父親總是非常自信和自豪,他認為自己在教育問題上是很有遠見卓識的,他對“讀書無用論”非常嗤之以鼻,但是不細說,只是說:“你就走著瞧,讀書終究是有用的,不在一時,在一輩子。”
? ? ? ? 我跟他講我這么理解你的講話精神:
? ? ? ? 讀書不是只是接受官方的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而是一種關于人怎么過一輩子的事,不是每本書都會告訴你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任何一本書都能提供我們一種看待問題的角度,帶給我們一種面對問題的勇氣,那些讀書只為功利性目標的人,當然覺得讀書沒用,還不如巴結或者賄賂來得實際,來得快捷。
? ? ? ? 就我個人經歷而言,我特別相信“知識改變命運”,當人懂得通過學習來確定自身價值和奮斗目標,并通過主動的學習去踐行、去修正、去實現,將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才是對自己生命個體的負責,為什么要交給別人去安排呢?
? ? ? ? 我無法想象自己討厭讀書也看不起讀書人的那個樣子,無法想象自己的世界觀完全為他人之言行所左右、半懂不懂就滿嘴跑火車教訓別人的樣子,更無法想象一個自詡不讀書的人怎么有自信去全面否定一個讀書人自己建立的認識體系和實踐標準!所謂的“不知者無畏”,不是說“我是文盲我怕誰”,很屌,而是他自己本身還不知道無知的可怕,還沾沾自喜,為人所恥而不自知,貽笑大方而不自省,反過來還要笑人家不懂世事,以自己多年投機取巧之經驗教育讀書人說“你們太嫩,社會太復雜”。
? ? ? ? 我每每會對那些被這些自詡沒文化的人影響到并有所質疑自己的年輕弟弟妹妹們說:要看清自己的心,再決定自己的行。你想成為怎樣的人,就去做怎樣的事,不要把借口推到社會這個看不見實物的名詞上,社會是人構成的,也就是說,你怎么樣看待社會,說明你眼里成天是怎么樣的一些人;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你就去和什么樣的人親近或遠離吧。讀書人不是不懂社會,甚至可能更懂社會,但是讀書人會思考,更加重視有所為有所不為,忠于自己的信念,堅持把自己培養成自己想做的那個人,如此而已。
? ? ? ? 我就這樣跟父親展開了一大段讀書人式的啰嗦,換別人估計早拿磚拍我了,但是深明大義的他倒不認為我這是讀書讀壞了腦子,而是覺得我好在還有這種傻勁,然后給我一句最終的總結:
? ? ? ? "讀書,就是讓人活得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