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讀活法,是在加入一個讀書會后,篇幅不長,原本計劃的一周時間,竟然只用了3天完成。讀完這本書時,最讓我感動的不是他傳奇的企業家身份,也不是他享有的世界盛譽,而是稻盛和夫先生有關生命意義的最簡單解釋——“是為了做一個比降臨人世之初更好的人”。在現在這種快節奏的生活中,先生毫無保留的向讀者闡述面對生活時的原則,雖然原則很簡單,甚至很多就是我們小時候學到的那些勤奮、誠實、認真、正直等。但是聽了先生的講述,總會讓人不自覺去相信世界的美好,去嘗試變成一個更好的人。
下面是一些讀書的摘要,希望能更好的還原作者的思想:
1、(生命的意義)人活著是為了在死的時候,靈魂比生的時候更純潔一點,或者說帶著更美好、更崇高的靈魂去迎接死亡。
2、(保持樂觀)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有時我們甚至怨恨神佛,為什么只讓我經歷那么多的苦難?但正是這些苦難才能磨煉我們的靈魂,提升我們的人格。把苦難看作考驗、看作機會,我們需要這樣來思考問題。
3、(工作的價值)釋迦牟尼談到參悟之道,其中重要一條叫“精進”。所謂“精進”,就是拼命努力、心無旁騖、埋頭眼前的工作。這是提高心性、磨煉人格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勞動具有克制欲望、磨煉心志、塑造人格的功效。勞動不僅是為了生存、為了溫飽,它還陶冶人的情操。埋頭于本職工作,不斷鉆研,反復努力,這意味著珍惜上蒼賜予的生命中的每個今天、此刻中的每個瞬間。
4、(價值觀的作用)佛教里有“思念造業”的說法,所謂“業”就是“因”,就是產生現象的原因。就是說,“心中所想”就是原因,這種原因產生的結果,會在現實中出現。所以,你心中想什么,你思考的內容,非常重要。佛教就是教導人們思想中不可混入邪念。你心中描畫怎樣的藍圖,決定了你將度過怎樣的人生。強烈的意念,將作為現象顯現。
5、(做事方法)樂觀構想、悲觀計劃、樂觀實行!
如果你自己能夠描繪成功的過程和情景,那么你的成功概率就極高。閉上眼鏡想象成功的景象,如果它在你頭腦里形成清晰的、符合邏輯的印象,那么你就一定能成功,你的愿望就一定能實現。
6、(自?。爸仔须y”,堅持實行下去不容易。原理原則必須以堅強的意志貫徹落實才有意義。但同時它也很容易被忽視,不時刻用它來誡勉自己,就會被束之高閣。正因為如此,必須時刻保持一顆反省之心,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自省自勉。
7、人生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8、(自信)從茫茫宇宙看來,個人的存在或許真的太渺小,但是無論多么渺小,我們都因必然性而存在于這個宇宙。即使再小的、再微不足道的生命,哪怕無生命,都因為宇宙承認它“有價值”才得以存在。
10、(生命的意義)人真正的能力,應該包括抑制欲望、全力投入工作的克己心在內。死亡時的靈魂比出生時略有進步,就是心靈稍經磨煉的狀態。一直自我放縱的情感,讓心靈寧靜,讓關愛之心萌芽,讓利他之心滋長,哪怕是一點點。讓我們與生俱來的靈魂向美好的方向變化,這就是我們人生的目的,才是我們生存的意義。
12、(如何快樂的生活)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謙虛戒驕、天天反省、活著就要感謝、積善行、思利他、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13、(工作)勞動獲得的喜悅是特別的喜悅,玩耍和趣味根本無法替代。聚精會神,孜孜不倦,克服艱辛后,達到目標時的成就感,世上沒有哪種喜悅可以類比。
14、釋迦“六波羅蜜”開悟:布施、持戒、精進、忍辱、禪定、智慧
上面這些摘抄,還是有很多存在問題。雖然很多是當時讀的時候有很大的感受,但是因為選擇上的問題,現在看來并不能十分準確并且全面的表達那個觀點,這些在下次摘抄的時候一定要避免。書中,很多地方引用了佛教、儒家思想的觀點,所以今后的讀書方向可能對多研究一些古典典籍。人生在世,精神的提升十分重要,各種誘惑雖然很美好,但是并不能帶來長久的喜悅與成就感。總之,時刻都保持濃濃的熱情去渡過短暫的每一天,只為靈魂比生的時候更純潔、美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