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讀一本書 楊雪雪】
2016-9-19-153【內在革命】
正文:最大的考驗和審判,并非源自那些我們想得到、卻未能得到的事物,而是那些我們并不想得到、也未從期待的但卻得到了的事物。
思考:本書中的第一觀點就特別引人注目:“決定你身份的不是你如何處理那些期盼和希望的事物,而是如何應對那些不期待的事,如何挺過那些沒有料到的事,以及如何走出看不見的地方。”這段話看完后觸動特別大,原來我們曾經的輝煌并不能代表什么,而是當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在我們面前時,我們該如何應對,這種應對的心態才是真正考驗我們的能力。
“最大的考驗和審判,并非源自那些我們想得到、卻未能得到的事物,而是那些我們并不想得到、也未從期待的卻得到了的事物。”這句話是第一個觀點的引申,其實這句話所講的也是一個心態問題,只不過,這個對人心態的要求比第一個觀點更深。
怎樣理解?
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心想事成,可心想事成并不能說明你的心態及抗壓能力很強,反而,正因為這些“心想事成”和“一帆風順”讓你的自尊心變得不堪一擊。當遇到一些挫折時,我們的一些反應決定著我們成為怎樣的一個人,有人選擇放棄,有人選擇抱怨,還有人選擇困在原地,不做任何的掙扎,但有另一些人,他們選擇的是擁抱和接受,然后去改變。這些人才是我們要學習的人,因為在這些人身上我們看到了另一種力量,這種力量就是愿意改變。
像這樣的案例我們在工作中會經常遇到,比如,當競聘一次次失敗,當被上司一次次否定方案,當被下屬一次次誤解,我們通常會感到失望,會否定自己,會對自己說:我不行。但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來考慮,這不正是對自己最大的考驗嗎?我們可以選擇一些負面情緒來抗拒,但細細分析,這些抗拒的情緒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會讓自己陷入痛苦的深淵,無法自拔。
非常喜歡書中的那句:我以為人生的挑戰就是客服障礙去實現目標,其實我錯了,我在一生所遇到的最可怕的混亂,與那些我未能實現的事情毫無關系,相反,它們與那些“并非我所期待,但我卻得到了”的事物息息相關。
所以,與那些不能實現的遺憾相比,有什么比面對不是我們想要的,卻出現在我們的生命中更能修煉自己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