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覺得工作繁忙卻不見成效?經常有來自四面八方壓力難以招架?
那如何尋求改變?可以試一試時間記錄。
有一本書《奇特的一生》這本書的主人公是前蘇聯生物學家柳比歇夫,但他并不是因生物學專業聞名,而是因為他的知識廣度和深度,更為關鍵的是因為他的時間管理難以有人匹敵,他五十六年一直記錄自己每天的時間支出清單,他一生發表七十多部學術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類學、昆蟲學方面的經典著作,這還廣泛涉足其它領域,如科學史、農業、哲學、進化論,還寫過回憶錄,追憶許多科學家。他一共寫了五百多印張,相當于一萬二千五百打字稿,這在那個年代是一個驚人的數字。柳比歇夫奇特的一生展示了一種強大而精致的自我時間管理方法——時間統計法。
推薦用的APP叫時間塊,可以統計出你的時間黑洞,也許會有不一樣發現。
那么對公客戶經理的時間黑洞在哪?
路上,等人,回微信,閑聊。拿銀行公客戶經理的一上午簡單和大家做一個時間分析:
8點晨會
8點半到9點 ?吃早餐、閑聊、玩手機、上廁所
9點-11點 拜訪客戶路上來回時間1小時,等客戶20分鐘,聊30分鐘,中途接電話,回微信
11點40去食堂吃飯,睡覺。
一上午真正工作在工作時間就是2小時,而且沒效率。
德國哲學家康德說過自律者方得自由。時間如何利用是自己的選擇。
第一通過時間記錄,可以發現自己工作效率最高的時段,專注做最重要的事情,而其余瑣碎事情在開完晨會后半小時及中午吃飯前半小時我們可以用來處理。
第二如何減少時間黑洞?比如對公客戶經理一天會去拜訪幾個客戶,有在雁峰區的,有在松木工業園的,那么開車去肯定比坐公交會減少很多時間。
再比如,現在大家有很多工作群,朋友群,每天不停的滴滴響,那么我們應該把所有群都設定消息免打擾,如果有重要事情找你首先肯定是打電話,微信私聊,以及在群里也會@你,無意義的微信群聊等休息時間再去看。比如朋友圈黑洞,很多人每天下意識的去刷朋友圈,看這個今天去哪旅游了,明天又發了什么文章,刷一遍就是半小時,所以上班時間就盡量不看朋友圈,他去哪玩與我工作有什么關系嗎?我要專心工作多賺錢,豐富我自己的生活才是王道。
通過時間記錄能夠發現自己大部分時間花費在什么地方,才能對癥下藥,有意識的避免不必要的時間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