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玲
我一個普通人,哪里談得上什么成就感啊!
在做職業規劃咨詢探討“成就感事件”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有上述想法,然而“成就感事件”卻又是一個繞不過去的事。普通人到底有沒有成就感呢?
中國人對成就的理解
中國人其實非常渴望成就事件出現,傳統人生四大樂事“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提名時”,可見中國人眼中的“成就事件”往往意義重大,對人的影響也是重大的。按此概念理解,當代二三十歲的中國青年人,除了高考、結婚、升官、中500萬以外,好像談不上太多成就事件。在中國人眼里,成就是一種外在評價,沒有相對較高的成就事件,哪里來的成就感呢?因此,成就事件探詢往往無功而返。
成就感是西方心理學概念
“成就感”來自西方心理學理論,是指一個人做完一件事情或者做一件事情時,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的感覺。這種“成就”感覺是人的一種內在評價,悄悄發生的,自己如果感覺不到的話,別人可能更難覺察。
由此可見,“成就感”是一個極具有跨文化特征的詞,中國人和西方理解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按照西方職業規劃理論來探討自己的生涯課題,那么就要按西方心理學概念理解“成就感”。
我自己的成就感經歷
我對自己第一次上課的情形印象深刻。97年,領導給了我一個機會,讓我上《就業指導》課,第一次上課,也沒有接受專業訓練,非常擔心自己能否上好,經過2周的精心準備,我就去了。那是晚上六點的課,五點多還在緊張的備課,五點四十五,我拿好資料沖出辦公室,來到教室。六點開始上課,不知為何,90多雙眼睛一直盯著我,從課堂開始到結束90分鐘的時間。我也不知道自己講的怎么樣,但那些目光激勵了我。后來發現,如果上課不好的話,學生的目光會離開老師。于是,當我再次看到那些目光時,我感覺到自己的“興奮”,因為我的課堂教學可能對學生產生化學反應。
小時候看鄰居家女孩練毛筆字,一個大大的繁體“書”字,我羨慕不得了。直到2年前,我才真正接觸毛筆書法,自己第一次寫出來的字歪歪扭扭,對比人家的字,真是丑態百出,要多難看就有多難看!自己內心焦慮的不行,心想什么時候才能夠練好呢?越是這樣想,字越寫不好。終于有一天,我不想那么多,靜靜寫字,傾聽著毛筆在宣紙上輕輕劃過的刷刷聲,非常細微,可我卻感知到了!看著自己寫的字,雖然比不上老師寫的,但我心中還是泛起一種小小的滿足感,我終于比上次寫得好了,我也可以寫得像模像樣呀!那一刻,我明白,這就是成就感!
后來,我意識到助人需要專業性的技能,于是參加職業規劃、心理咨詢師、認知療法、咨詢實務技能、歐文亞隆人際關系團體等培訓和實踐活動。當我終于可以用專業的咨詢方式幫助學生解決職業規劃、人際關系等問題,當完成一個個案例時,我感覺到自己的小確幸,因為我的專業技能終于可以幫助他人解決一些問題了!
雖然這些事件雖然算不上什么的社會成就事件,但內心的感覺告訴我,這些小興奮、小確幸、小滿足就是成就感。在重復做這些事的時候,神奇的一幕發生了,這些感覺還會出現,或大或小,它依然“在”,總還讓我感覺到自己存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