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25歲記憶力就越來越差了
--一孕傻三年吶~
--年紀大了記性不好吶,學不進去吶
上面是不是你的在學習時的無力感,總是羨慕大神為何記憶力如此好,什么都能記住。其實事實并非如此。
認知心理學中把記憶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高手牛逼的關鍵主要在長時記憶的數量比普通人多得多,而長時記憶的容量是無限的。這也就意味著大神運用高效學習法可以把普通人甩得老遠。
那么普通人到底如何才能擁有超級大腦呢?我來談談我的觀點,與大家一起交流。
1.做好信息編碼再輸入
大家一定有記憶電話號碼的感悟,有些號碼好記,有些不容易記。如果稍微留心,就會發現好記的號碼必定是一個跟你以往有關聯的組合,可能是生日、郵政編碼、區號或是其他有意義的號碼。而不容易記的號碼則是完全無規律無意義的數字,同樣是11位的字符串,記憶難度完全不同。
其實這里的編碼后的組合就是《超越智商》中斯坦洛維奇中說的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知識晶體。這種結構化的信息組合就可以十分容易的被存入大腦。
2.用印象筆記打造第二大腦,讓大腦做擅長的事
大腦擅長的事情其實并不是記憶,而是做決策。人工智能的高速發展一定程度上也說明,在記憶這個領域我們遠沒有電腦做得好,但我們的優勢在于信息在大腦中混合重生。那么單純的記憶我們就可以通過一些工具釋放出去,此處以本人經驗為例,基于印象筆記如何建立知識庫。
首先要明確建立知識庫的目的在于:給大腦減負的同時可以像記憶在大腦中一樣,隨時提取所需的信息。
因此,我建立的知識庫就滿足以下2個原則:
-粗分類:工作、生活、學習(個人習慣一般不超過3個,超過3個我就會感覺到小小的壓力)
-善用標簽:印象筆記的特點之一就是“標簽”,標簽的好處就在于解決部分信息無法嚴格分類的問題&給不同信息建立聯系。
3.多學習大牛的知識模型,持續積累,靜候復利效應
古大大在《超級個體》中分享的目標管理的SMART法則、發現天賦的SIGN法則、成就事件分析的AEIOU法則,就是現成的知識模型。持續輸入此類信息,在遇到同樣場景的問題時就可以直接調用解決問題,高效又省力。
不過就算如此,也是需要持續積累至少1年,復利效應才能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