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食物之間,發(fā)生了一個長長的故事。這并不是一個開心的故事,這個故事也還沒有結束。
【一】
這個故事從大一開始發(fā)生。
大一的時候,或許是害怕自己會發(fā)胖,我突然開始關注了健康飲食,看大量的營養(yǎng)學文章,以及各種食物的熱量。也開始在意每頓飯,開始不亂吃東西;
大二時,我偶爾加入了一個健康飲食的打卡群,從此深刻認識到蛋白質、碳水、維生素這些食物的屬性,每天也開始保證各大營養(yǎng)素的攝入;
同時開始健身的我,通過一些健身文章,也會多多少少地接觸到營養(yǎng)學的內容。就這樣,我對食物的關注度、敏感度在整個大學期間呈現了前所未有的上升狀態(tài)。
嗯,看上去似乎很美好,健康飲食也是很多人,尤其是健身愛好者追求的目標,是拿來要求自己的標準。
但,這幾年的經歷,實際上證明了:人的欲望是不能隨便「玩弄」的。這一切的關注,也給我?guī)砹艘幌盗幸庀氩坏降暮蠊?/p>
以前回家和過節(jié)時,我會很開心,因為又有很多食物吃了,但現在,我只會害怕,尤其是過年的時候,十分痛苦;
以前挑選食物的標準是「喜好」,現在的標準是「健康」,每次選食物第一眼看的就是熱量標簽;
以前吃飽了就不會再想吃,現在吃飽了還是會一天到晚想著食物,似乎愛上了咀嚼的感覺;
每天斤斤計較各種營養(yǎng)素是否攝入充分,以及是否過量,沒吃夠、或者吃多了,都會焦慮,都會不開心;
以前看到零食,或是有人分享零食給自己,只會很開心,但現在看到只會害怕——怕自己忍不住,但越怕其實越想吃。
這一切的根源,這一切的在意,或許都是害怕變胖,害怕由于飲食的不健康造成外在形象的不好看。但是物極必反,有時候你越在意,越是一直自己,你便會一天到晚想著它,甚至會渴望它。****說實話, 我現在已經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了,如果「喜歡」某種事物的意思是「想吃」的話,那我發(fā)現沒有什么食物我是不喜歡的——以前覺得淡而無味的饅頭、白面包,我也喜歡。或許我喜歡的是那種咀嚼的感覺吧?呵呵,奇葩。
這一切的在意,也造成了相對嚴重的后果。記得大二辦了健身房的卡后,開始每天晚上去運動,但由于對食物的過度計較,飲食各方面沒有及時跟上運動強度,導致最后一下子瘦了十斤,這種體型上變化,連朝夕相處的舍友都看出來我瘦了。更甚的是,大姨媽不來了。雖然具體原因還不清楚,但我猜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這種飲食強迫癥。
那段時間,周圍的人看到我,無一不說我很瘦,無論是回家時遇見的親戚、上學時的同學,還是在健身房上大課時遇到的老師。記得那段時間,在上健瑜伽課時,有兩個老師每次過來幫我調節(jié)體式的時候都會說一句「天,你怎么這么瘦」「你太瘦了,多吃點啊」。我甚至記得有一次,我在健身房的一角進行力量訓練,旁邊一位姐姐突然皺著眉頭對我說:「你知道你這樣是練不出肌肉線條的嗎?」對于這位陌生人的突然搭訕,我懵了「啊?」,我還以為是自己訓練的方法不對。「因為你太瘦了!你看你,都只剩下骨頭了!你是不是不吃東西的啊??!」我當時十分驚訝——我真的有這么瘦嗎??
嗯,但是這還不是問題,問題是:雖然周圍的人都說我瘦,但是我自己并不覺得!一點都不覺得!周圍的人都叫我多吃點,我自己也在想,嗯,或許自己真的是「很瘦」,好吧,那就不要再那么糾結吃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吧。但當我真正去吃時,稍微吃多一點點,那種斤斤計較心態(tài)、那種焦慮又來了「我會不會吃太多了?」「再瘦也不能這樣吃吧?萬一胖回來了呢?」所以每當吃多一點點時,我就會左思右想自己是不是已經胖回來了。說真的,對于這種瘦,一方面其實我是有點享受的,這不是很多人追求的狀態(tài)嗎?但另一方面,我又有點擔心,或許自己的體脂率真的太低了,姨媽也不理我了。所以,每次被別人說瘦,我是開心與擔心并存的,既想維持,又想擺脫,但又怕改變過程中看到自己體重上升。總之,百味雜陳。我對食物的觀點,表面似乎放開了一點點,但其實心態(tài)并沒有變化。
【二】
對于這種問題,我也看過很多相關的文章,發(fā)現其實這種問題也不少見,尤其是在健身的、注重自己飲食的人身上。這個問題其實也被專家們研究過,如
「完美食欲癥」過度追求食物的健康;
「飲食失調」體重過輕,憂慮食物,吃多了會催吐或是過量運動來試圖抵制由于過度飲食導致體重的上升,但實際上只是心理作用;
「暴食癥」因過度節(jié)食而引起的反彈
……
我覺得以上情況我都有一點:吃不健康就會不高興,就會焦慮;吃多了就會嘗試做有氧運動來抵消,心里也是一天到晚想著吃——嗯,雖然小心翼翼地控制住自己不吃太多。不吃,只是因為怕,而不是因為不喜歡。
對于這些癥狀,網上也提出了一些解決辦法,常見的如轉移注意力、想吃什么吃什么,不要太糾結、每一頓都要吃飽,不要抑制自己,等等。我都試過,但似乎還是無濟于事。
我還曾經分析過以前和現在的自己,覺得現在這種老是想著食物的狀態(tài),就是因為對食物太敏感了,或許放棄對食物的完美主義,想吃什么吃什么會有所改善?就像小時候那樣。但我真正去做的時候,我發(fā)覺那種「完美主義」的力量實在太強大。比如看到想吃的零食(額,實際上現在我已經沒有什么零食是不喜歡吃的了?)時,我嘗試告訴自己想吃就吃。但吃過以后,腦中便會開始「嘈雜」起來:哎呀,這零食多不健康,看,一小包就已經一百卡能量了……然后焦慮便又來了。一邊,是告訴自己想吃就吃,但另一邊在擔心焦慮。吃,不開心;但不吃,又覺得是在抑制自己,同樣不開心。明明知道自己吃多了那么一點點不會立刻變胖,吃重口味一點點身體狀況不會立刻變差,但還是會焦慮;總之只要與接觸到食物,就會不開心,就會又想著通過運動來抵消,但運動完又會對自己這種狀況感到失望、無助。
有時候真的很想回到小時候的自己,雖然「不健康」,但起碼是開心的。
【三】
在這四年里面,面對自己這種情況,絕望過,痛苦過,焦慮過。我也不斷嘗試去分析自己。下面談談自己對這種情況的看法,也算是深刻的感悟吧。
首先, 請不要隨便玩弄自己的欲望。王爾德一句話說的很好「擺脫誘惑的唯一方法就是屈服于誘惑。若抵制它,你的靈魂就會渴望自己被禁止的東西」。當然這里的意思絕對不是說盡情放縱自己,而是說有時候你越是壓抑欲望,它會愈加強大。對于食物,請接納自己那些「不健康」的喜好,想吃就吃吧。
有過這段痛苦經歷后,每當我看到一些人為了減肥而強迫自己吃沙拉、吃根本沒有味道的麥片,并且對熱量斤斤計較時,我都會替他擔憂,雖然我也曾經是那樣的人。一是因為吃得少會導致身體代謝率降低,更容易反彈。但相對這個,更重要的原因是,相比起亂吃東西,矯枉過正會更痛苦。隨便壓抑自己,很可能會有可怕的結果。我們對外在世界探索得夠多了,但對內在,即人的心理,卻了解得實在太少了。
有時候覺得那些熱量表、那些營養(yǎng)學,真是一個「糟糕」的發(fā)現。以前一看到一些營養(yǎng)學文章,必定會點進去看,而現在雖然有時還是忍不住,但基本上都會逼自己忽略,我知道自己不能再看了。其實營養(yǎng)學也只是一個參考,有很多理論其實也是有待考究的,越是科學的營養(yǎng)學結論,其實越充滿不確定性。那些「早上空腹不能吃XX」的理論多半是偽科學。既然是充滿不確定性,那就是說明人體與食物的關系本來就是十分復雜的,有些人吃再高熱量的食物都不會胖,相反一些對熱量斤斤計較的還是胖了;雖然根據這些理論,很多傳統(tǒng)食物都似乎不那么健康,營養(yǎng)搭配不那么均衡,但一些人依然活得長壽健康(我奶奶就是一個例子)。之前還看到一個研究,大概是說其實「粗糧健康」這個說法也是要依據個體而定的,有些人或許更適合吃細糧(即平時的白米白面)。這一切都讓我感覺,營養(yǎng)學只是一些概率問題,沒必要過分計較。
當然這里并不是說營養(yǎng)學沒用,當然有用,但僅作參考就好了,不要過分去遵循。我覺得更應該遵循的是自己的身體。之前在《你的身體,其實知道一切答案》一文中也說到過,你需要什么食物,你的身體其實是知道的。你之所以想吃,可能正是因為你的身體需要它,所以,沒關系,想吃就吃吧,想吃巧克力,沒問題,慢慢品味,細心感受那份融化在口里的甜蜜與美好,不用想熱量,不要想著會不會發(fā)胖,盡情地活在當下。有時候,只要欲望得到滿足,或許就不會那么強烈。雖然我知道在吃完以后大腦里面的自責之聲又會再次響起,沒關系,微笑地接受它、觀察它就好。之前看到一些討論這種現象的相關文章也說過,當人們「吃飽飯」時,反而會減少飲食失調現象、減少暴飲暴食的欲望。
所以我發(fā)現,其實根本解決辦法不是壓抑欲望,相反,正是順應欲望,就是想吃什么吃什么。不過有些飲食確實不健康,那如何改變自己呢?根據瑜伽給我的啟發(fā),方法就是從根本上改變欲望。曾經聽說過,練瑜伽久了,人自然會對不健康的食物不感興趣。雖然我還沒有達到那個境界,絕望的時候甚至有點懷疑這個說法,但還是覺得有一定道理。我們之所以會想吃,正是因為身體需要。而通過習練瑜伽后,我們的身體得到疏通,相應地,它想要的食物也會得到變化,變成相對健康。此時,對于那些高脂高糖高熱量的食物,我們是從根本上沒有吃的欲望,而不是壓制自己的欲望。
總之,或許歸根結底就是要恰當順從自己,聽從身體的感覺。當然,聽從,不等于放縱。好好活在每一個當下,享受每一刻,享受每一口食物帶來的滿足感。而其他方法,如轉移注意力,不讓自己靠近甜食,吃多了就運動,當然也有一定效果,但感覺都是治標不治本的(尤其是運動,感覺其實就是變相催吐)。當然不是說不要用這些方法,在欲望得到塑造之前,還是要一些小手段輔助一下的。
每一口食物,都是大自然對我們的恩賜。有時候,為什么偏要把它們量化成一個個營養(yǎng)分子、一串串冰冷的熱量數值呢?好好對待食物,好好享受食物,好好感受當下的富足與美好,或許是各種飲食失調的解決之道吧。
當然,說和做完全是兩回事。這篇文章我在幾個月前寫的,或許寫得頭頭是道,但這場與食物的糾纏,還在繼續(xù),時高時低地影響著我的生活。算了吧,無論如何,都要以微笑,面對頭腦中那仍然嘈雜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