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每次研修活動,覺得都在很認真的聽講學習,學了很多理論但是回來感覺不知如何應用實踐,分析原因可能是:1.自身理論基礎薄弱,可吸收的內容是碎片化的,不能無法前后進行鏈接。2.實踐經驗少,教學年限短,能夠引起自身共鳴的地方,不能很好的將理論和自身教學經歷相結合,出現油水分離的情況。3.研修活動完不進行內容的回顧,多為淺層、瞬時記憶,轉頭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聽的再認真不實踐不回顧也會忘得一干二凈。
由此,想在簡書上記錄下來這次研修活動的內容,方便隨時復習,順便提醒自己學習工作計劃的內容和框架。
實戰經驗少,
存在的問題:
(一)校本單元備課力度不夠:
1.缺失必備的、科學的備課環節,拿來主義
2.課例研究不聚焦單元主題,問題設計碎片化
3.未形成有效的校本單元備課路徑
(二)課堂教學效率不高:
1.線上教學對學生聽講和落實的監控措施缺失
2. 線下聽說、讀寫教學活動設計單一, 學生能力培養缺失
(三)作業缺乏設計:
1.教師作業設計能力欠缺。簡單使用教材、練習冊習題現象普遍,缺乏根據學情實際和學生學習規律動態調整的設計;
2.課時作業與單元教學目標的匹配度欠缺,與階段性水平測試要求存在差距。
一、指導思想
以學習科學理論、高中課程標準中單元整體設計和教-學-評一體化思想為指導,以提升初中英語學科教育質量和教師隊伍素質為根本,圍繞區域教育教學發展的關鍵問題,切實發揮教研的支撐作用,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深入推進研修方式轉型,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引領教師專業發展,提高初二教學質量。
二、工作目標
1.通過引領、指導、監控等措施提升學校單元備課能力。
2.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課例研修活動,提升教師單元備課和課堂教學能力。
3.通過引領、監控、交流探索作業設計,提升作業設計實效性。
三、重點工作
什么是單元整體教學 ?
1.不是知識或內容單位,而是學習單位。
2.一個單元就是一個完整的學習故事,就是一個完整的學習方案,就是一種微課程。
3.學習任務的驅動,真實情境的介入。
——崔允漷,《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教師需要做到這6點》 2019
從課程開發的立場看,單元是依據課程標準,圍繞主題(專題、話題、問題)或活動等選擇學習材料,并進行結構化組織的學習單位。
——徐淀芳,《初中英語單元教學設計指南》 2018
為何開展單元整體教學?
課程標準與課時教學目標是否關聯緊密?
教學設計是否統籌整體思考?
教學活動效益是否較高?
教學評價是否具備年級特征?
單元學習的價值
單元向上承接課程目標,向下統領單元內的課時目 標、內容、活動、作業、評價、資源等。
單元教學設計是課程實施者分解、傳遞和落實課程 目標的關鍵一環,是統整單元內所有課時目標、各個教學要素的主要手段,是對教學內容“結構化”處理的主要抓手。
——徐淀芳,《初中英語單元教學設計指南》 2018
走向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的關鍵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做教學內容的轉化。深度學習的表現是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活動,有序開展學習活動。
在深度學習中,學生是積極主動的學習者;教師的作用是引起、維持、促進學習;學習的目標是學以致用;學習的內容是蘊含意義的任務,即真實情境的問題解決;教學過程表現為深度學習務,即真實情境的問題解決;教學過程表現為高投入、高認知、高表現的學習;學習評價為真實情境下的問題解決、完成任務的表現;反思即悟中學,是必需的。
詞匯問題
指向深度學習的詞匯教學三個原則
1. 知識的建構性。教師應該重視詞匯學習的過程,鼓勵學生在情境和互動中進行意義協商,歸納和體悟詞匯用法;圍繞主題進行新舊知識融合和關聯,優化心理詞匯網絡。(詞匯的學習與積累)
2 內容的情境化。教師要加強詞匯知識與語境的聯結;運用多種手段創設詞匯學習語境,促進詞匯知識的遷移和具體情境下的詞匯運用。
3 活動的思維化。教師應借助思維導圖等可視化思維工具,鼓勵學生對詞匯進行聯想和歸納;通過詞義推測、詞義概括、詞匯隱喻、創新表達、總結反思等思維化活動深化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培養學生分析、評價和創造等高階思維能力。
詞匯深度學習的策略
1圍繞主題呈現詞匯,構建詞匯網絡
深度學習注重信息的整合,強調知識和信息的連接以及多學科知識的融合。有關心理詞匯的研究揭示,詞匯是以語義網絡的形式儲存在大腦中的。(桂詩春,2013)
詞匯呈現是詞匯學習的重要步驟。聚類是基于詞間的聯系的呈現方式。分為語義聚類和主題聚類。
語義聚類是指在語義和句法上相似的一組,例如:水果類,文具類等, 在新詞掌握相對鞏固以后,是一種好的方法。
主題聚類指一個共同的主題概念的一組詞,如apple,red sweet eat 等。主題聚類的詞匯呈現方式有利于詞匯習得。教師可以首先通過主題聚類的方式,建立以主題詞匯為中心的詞匯語義場,然后利用語義聚類歸納、分類整理詞匯,構建知識網絡。
例如:主題語境:人與自我(高中英語課程主題語境內容: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主題school life,首先讓學生圍繞主題展開詞匯聯想,進行主題聚類,然后師生共同對所列詞匯進行歸納、分類,幫助學生內化詞匯概念,理解語義關系,進行語義聚類,并形成以主題詞匯為中心的詞匯網。
2.借助語境理解詞匯 促進深度加工
1)詞匯在不同語境中的意思。通過查字典提供例句
2)兼詞的探究
3)關注搭配
4)關注一詞多義:Water was running all over the bathroom floor。(流動)
The colour ran when my mom washed my new jacket.(褪色)
He has no idea how to run a business.組織 經營
He is running for a second term as president.參賽競選
You shouldn’t leave the engine running when the car is standing still.運轉
分析與原型跑的聯系
5)核心概念詞,促進深度閱讀
提煉閱讀中的核心詞,然后尋找支撐句
3.創設情景運用詞匯:挑選核心詞匯,創設與主題語境相關度高的情境運用詞匯
活動可以有選詞創景,寫小作文;課文仿寫
(二)通過線上、線下課例研究,提升課堂質量
1.以視導為抓手
(1)視導主題:基于學生視角提高單元備課的有效性。通過視導,重點調研教師落實基于學生視角的單元備課、上課、作業設計等情況,并結合教師實際重點指導。
(2)前期準備
被聽課教師將教學設計(或教案)電子版、單元課時規劃表、聽課當天課時作業及設計意圖直接發給學科研修員,視導當天準備好紙質版。
(3)視導安排
主要包括聽課交流、資料檢查、集中反饋三項工作。通過視導調研學校教師真實教學現狀,教師落實學科教學要求、教師作業設計、集體備課等情況,指導單元備課、課堂教學、作業設計,推動“備、教、學、評”一體化工作。
檢查資料:
①學生作業本、學生積累本;
②教師備課組活動手冊、教師解題本(或積累本)、教師教案、單元備課資源包。單元備課資源必含單元課時規劃表、單元目標解析、單元參考試題習題資源三個基本項。
(4)視導跟進
參加工作5年內教師視導后撰寫教學反思活動,視導后的下周五前學校統一收齊后發至指定公郵。研修員根據教師反思情況做好后期交流及跟進指導。
3.通過混合式活動
(三)作業設計研究
中學要求:
①教師能夠根據在單元目標統領下結合學生實際、整合教學資源、合理設計課時作業;②教師能夠準確表述清楚課時作業的設計意圖及實施的措施;③教師能夠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求設計基礎性、探究性、實踐性、彈性作業。
作業研究建議:
作業的設計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科核心素養為統領,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的興趣、生活經驗和個性特征,注重在作業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根據目標及學生實際,對作業進行合理、科學安排,用實踐、體驗、合作等學習方式代替被動的學習方式。作業要遵循真實性原則,開放性原則,趣味性原則,互動性原則,分層設計原則
真實性:用所學做事;開放性原則:學生根據個性自主選擇;趣味性:表演,配音等;互動性:提供參加一些活動的機會,如投稿,參賽等;分層:基礎性和拓展性的要求。
要求:1.少而精,教師要精心備作業,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完成作業,實現鞏固知識、提升能力的目的
2.作業形式的多樣性:將聽、說、讀、看、寫各種技能有層次且巧妙地融入作業中。
3.作業的設計一定并不能偏離教材,將所學與生活結合起來,達到學習致用。
4.單元測試月期中考試體現教學評測一體化思想。期中考試后反思,收集分析效果,準備交流。
校本重點抓:新中考聽說訓練的研究
1.聽說教學研究:每個單元認真設計聽說和讀說課,在過程中有針對性設計聽回答、聽記錄、聽轉述活動。
2.朗讀:每節課針對好的文段進行專項模仿訓練,認真設計活動:聽錄音模仿、同伴訓練、展示、評選模仿秀等。
3.早讀:整體設計早讀活動。結合教材或選取美篇進行專項訓練。
4.信息技術的運用。有條件的學校使用口語100、E聽說、pad進行訓練,無條件的學校利用住宿晚自習時間進行訓練。
校本重點抓: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師和學生基本功展示活動
1.全體教師基本功測試活動
主要內容:做中考試卷閱讀題,思考與教學和階段測試的關系
? 2.學生學科素養展示活動
學校 開展朗讀、單詞競賽、閱讀比賽等展示活動。在計劃中寫清,注意收集過程性資料,學期末各校交流展示。
目前自己的薄弱點在于英語教學時間與理論的提煉不夠,還需要多思考多學習多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