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舒小曼
1
有一期《奇葩說》的辯論題目是:“朋友圈到底該不該秀曬炫”。辯手們妙語連珠、能言善辯,提出了很多方面的觀點。
有一個觀點,讓我印象深刻——不該在朋友圈里秀曬炫,因為這樣會讓其他人眼紅嫉妒。
你曬出了與另一半的親密合影,會讓單身狗們嫉妒;
你曬出了昨天剛買的名牌大衣包包,會讓買不起的朋友嫉妒;
你曬出了參加某個比賽獲得的榮譽證書,會讓落敗的人嫉妒,等等。
那一名辯手最后說,其實除了至親好友,很少人會真正為你的幸福或成功而感到高興,大多數人甚至會希望身邊的人過得沒他好,所以即便他們在朋友圈里為你點贊,心里真實的想法也許只是不服和嫉妒。
聽到這里,我刷了一下自己以前發的朋友圈。在我發的為數不多的朋友圈里,確實有過“秀曬炫”的行為,也獲得了不少朋友點贊。難道,底下的那一顆顆小紅心,背后隱藏的是嫉妒?
我不禁打了個寒顫,那些紅心忽而就像一把把匕首,雖沒有刀光劍影,卻足以刺傷人心。
“嫉妒”,著實是一個會刺傷人的詞。
2
嫉妒,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
高中的時候,我曾遠離家鄉,獨自一人去外市上學。班里有個女生,對我非常好,怕我適應不了新環境,主動帶著我逛校園買日用品;見我不能常回家,于是經常從家里給我帶好吃的,還邀請我去她家做客;看我學習成績不大能跟上,就主動幫我補課,給我講題。
在其他同學眼里,我和她的關系非常要好,形影不離。
可是,只有我自己知道,她活潑開朗、樂于助人的樣子,讓我心里不太舒服。
特別是在學習上,不管我怎么用功努力,成績依然比不過她。每次學校考試的排名表一出來,看著她名列前茅,我心里就很不是滋味兒。
我向媽媽傾訴,說自己看不慣她輕輕松松就能考取好成績,而我拼命學習,卻還是落后于她。
媽媽笑了笑,只對我說了這樣一句話:
“嫉妒對你有什么好處呢?與其嫉妒,不如一起進步。”
不知為何,這句簡單的話有著一股難以名狀的力量。我忽而明白了,原來我內心的不舒服是源自于“嫉妒”。
這樣的嫉妒,蒙蔽了我的眼睛和內心,讓我體會不到分享的快樂,無法真誠地對待友誼,而且陷入了自我迷失的泥淖。
不得不說,“嫉妒”的體驗非常不好。
而當我試圖放下這份嫉妒,以一顆平和真誠的心去看待她時,我才知道,原來她的好成績來自于長期不懈的努力,她的專注和毅力,都是非常值得我學習的品質。
意識到這些之后,我徹底放下了對她的嫉妒,發自內心地感謝她為我做的一切,同時回報她最真誠的友誼。不僅如此,在她的幫助下,我的學習成績也慢慢得到了提高。
3
寫作以來,結識了不少文友。大家熱愛寫作,各有所長,經常會互相交流一些寫作與運營的心得。
有一天,收到一位文友A君的私信,他非常坦誠地向我傾訴了他的苦惱。
大致內容是,他寫作已有一段時間,自覺很努力,卻不見起色,粉絲少,閱讀量低,公眾平臺也尚未拿到原創。而與他幾乎同期注冊公號的寫手B君,卻粉絲眾多,且文章總是能被大號轉載。
A君酸溜溜地說:“真不知道他用什么運營手段,難道是買的僵尸粉?”
我一聽,明白了A君的心理——其實,他多少有些嫉妒了。
于是,我轉發了B君早期的一篇文章給他看。在那篇文章里,記錄了B君近十年來在寫作上下過的苦功夫,讀了多少書,抄了多少本摘抄,寫了多少讀書筆記,是怎樣一點一滴的積累,才成就了如今一篇篇10W+閱讀量的爆文。
而當A君了解了B君一直以來的努力后,心里對他的佩服終究撲滅了嫉妒。他不僅肯定了B君的成績,而且決心向B君學習,踏踏實實地提高自己的寫作技巧,用實力去證明自己的才華。
4
莎士比亞說:“嫉妒是綠眼惡魔,誰做了它的俘虜,誰就要受到它的愚弄。”
確實是這樣的,嫉妒會蒙蔽了你的眼睛和內心,讓你只看到別人如今擁有的幸福或成功,而看不到他一路走來披荊斬棘所克服的種種困難。
他在朋友圈里秀曬炫,你只看到了他與伴侶的親密合影,卻看不到他們情感路上所克服的坎坷;你只看到了她曬出的名牌服飾,卻看不到她在背后努力賺錢的艱辛;你只看到他秀出他的成就和榮譽,卻看不到她因此付出了多少努力。
其實,在成長的過程中,比自己優秀的人還有很多很多。與其去嫉妒和眼紅別人取得的成績,不如學習別人身上擁有的優秀品質,反觀自己有待提高和進步的地方,然后下足功夫去提升自我。
與其嫉妒對手,不如把對手變成自己的隊友,攜手一起進步。
畢竟,在我們人生的賽道里,擠滿了各種各樣的人,你的目光終要越過身前人的脊背,才能看到更遠處的秀麗風光。
你的關注和喜歡,是對我寫作的最大鼓勵,么么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