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家還記得羅玉鳳嗎,十幾年前,她因雷人言論而紅。最近鳳姐聲稱要給王寶強前妻馬蓉介紹對象又成為了輿論焦點。
那一年她在節目中自稱“9歲起博覽群書,20歲達到頂峰,智商前300年后300年無人能及”,當主持人問其主要看哪方面書籍,她自信地回答《知音》、《故事會》。
在擇偶方面,其貌不揚,身高1米45的她提出了很具體且很高的要求,比如男生必須在1.76-1.83米的清華或北大碩士生,并且長得要陽光、帥氣。
于是主持人的下巴掉了好多次,扶起一次掉一次。
在吃瓜群眾“審丑”心態的圍觀下,在媒體輿論的推波助瀾下,她徹底火了一把。
后來聽說她去了美國,干著修腳工的活,很是辛苦。
和鳳姐幾乎同時的,還有芙蓉姐姐,身材豐腴(其實就是胖)的她把自己的性感照傳到BBS后遭到了網友的“圍觀”,也火了,像是煅燒中的木炭,通紅通紅的!
這些老皇歷就不翻了,越翻越暴露年紀。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可自行上網搜索。
2
我們曾經嘲笑過的鳳姐,一步一步在蛻變。
她寫過詩,發表在陜西省著名的《延河》雜志,其中一首題為《這是個優勝劣汰的世界》
從天空落下的黃沙
與這個世界無關
與滾動的人群無關
清潔工在收拾一個
從樹上掉下的橘子
無家可歸的橘子
晨光中,一只刺猬招搖過市
該雜志社的編輯認為鳳姐的詩“受顧城等朦朧詩人詩作的影響”。
當時我也是個青澀的愛寫詩青年,哦不,是少年,于是就鳳姐的詩向浙江青年詩人葉琛請教。葉詩人給予了肯定的回答,原話忘了,大致意思是“很不錯”。
后來,從小閱讀《知音》《故事會》的鳳姐成了某著名新聞客戶端的簽約主筆。
再后來,鳳姐號稱拿到投資1000萬開始創業。
拋開那些炒得火熱的“吸睛”輿論,鳳姐的奮斗經歷確實值得我們尊重。
我看過幾則鳳姐的文章,邏輯性強、筆調沉穩,加上她在美國的經歷,起碼也算與“國際視野”搭邊了,確實有一定的水準。她在進步。
3
反觀我們自己,總是害怕改變,這也成了我們不努力的天然借口:我現在這樣挺好。
稍微文藝點的,自稱這就是“舒適圈”,既然在這個圈里這么舒服,為啥要去突破。
每次出門,必定走同一條路線,因為那條路線駕輕就熟,不需要費腦細胞。
工作中總是保持同一個模式,哪怕知道這個模式費事,也不愿改變。我們有種可怕的潛意識:磨刀真的耽誤砍柴的功夫。
我們的朋友圈總是那么幾個人,不想交際,不想出門。交際好累,即便知道交際能夠延伸我們的資源。
有人歸結為年紀問題,總說年紀大了,不想折騰。
有人歸結為態度問題,總說自己太懶,不想折騰。
就在這些理由中,我們的意志像一支點燃的香,化作縷縷青煙,一絲一絲消失不見,除了留下毫無用處的香灰,人生再也沒有意義。
4
而在另外一個層面,我們又異常活躍,在黑燈瞎火的夜晚。
一杯水,一張可以裹住我們的沙發,一兩樣電子產品,足矣打發一整夜。
手機的信息聲此起彼伏,叮咚叮咚響個不停。用起即時聊天工具動作迅速,思維敏捷,表情包在聊天內容中占了一半,就這樣還能聊上幾個小時。
一遍一遍地刷著朋友圈,前一秒才在朋友圈給每個人習慣性點完贊,下一秒又強迫刷一次,看看有沒有更新。
當鳳姐說出“名著”《故事會》《知音》時,我們也許笑過。但是我們可能連這些書都不會去看,正經的年閱讀量基本為零。
網上有個充滿黑色幽默的段子。說是當年我們嘲笑的芙蓉姐姐,如今身材好到爆,當年我們嘲笑的300年一遇的鳳姐,成了某著名新聞客戶端的簽約主筆。
而當年嘲笑她們的這些人,除了繼續在嘲笑別人,一無所有。
-END-
我是專注為女性發聲二十年的陳小夭,文章均系本人原創,轉載請聯系,也希望你們多多關注,愛你們,么么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