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就被鳳姐刷屏了,我訂閱的好多個微信公眾號都發了關于鳳姐的文章,主題只有一個:向鳳姐道歉。
到底鳳姐做了什么?讓這么多人,愿意她表示歉意呢?我很好奇,搜出了她的微信公眾號:羅玉鳳。
1月11日,鳳姐在她的微信公眾號中,寫了一篇文章,名叫《求祝福? 求鼓勵》,這篇文章回顧了鳳姐從小到大的生活,從默默無聞到出名的過程。這段生活充滿了酸澀與苦楚,這個過程中歷經了艱辛與坎坷。一點也不華麗的文字里,流淌著溫情,娓娓道來的敘述,讓人看到我們視野之外的鳳姐。
文章中,鳳姐說,她的媽媽從小就讓她認命。小的時候,帶好妹妹,長大之后,能在一個小學里當老師,然后每個月給家里寄點生活費,就已經滿足了對她的所有希望。
可是鳳姐偏偏不想認命,她羨慕生在一墻之隔的重慶綦江鐵礦的人們,因為他們的衣著打扮、言行舉止與鳳姐這樣的農村人完全不同,處處透著精致。那個時候,鳳姐做夢都想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因為這個夢想,鳳姐很努力地拿到了重慶教育學院教院的大專文憑,教了兩年書后,離開了家鄉,只身來到上海。
在上海,她并沒有過上期望中的那種生活,她繼續在社會底層,掙扎著。據說,到上海之后,鳳姐為了找工作,曾經投出了一萬多份簡歷,最后成了一家超市的收銀員,月薪1000多元。她以為她會一直這樣生活著,烙著農村娃兒的印記。
直到某一天,她征婚了。然后,爆紅網絡。爆紅之后,并沒有像她想象中的那樣,陽光明媚,風和日麗。相反,她得到比過往數倍的羞辱:被家人唾棄,被親人拉黑,甚至在出席活動的時候,還有人向她丟雞蛋。
鳳姐說,這是她生命中,最為痛苦的一段時間。
為了證明自己,鳳姐決定去到美國。她要在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立足,用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她要用事實來告訴所有罵過她,討厭她的人表明:你們都是錯誤的。
然而,在美國也并非一帆風順。正如她在文章中所說,美國的冬天好冷好冷,滴水成冰的季節里,她住在地下室,差點沒被凍死,而出去找工作的時候,被華人同胞嘲笑,被美甲店的老板辱罵,即使如此,她還是堅持了下來。她的生活開始朝好的方向轉變,寫專欄,做主筆,被認可……
文章的最后,她對所有讀者說,她想拿到美國的綠卡,然后告訴所有人,只要不認命:沒有飛不上枝頭賽鳳凰的麻雀,哪怕最開始低賤到塵埃里。
這篇文章,閱讀量達到了320多萬,獲得了20多萬元的贊賞,鳳姐在最新更新的一篇文章里表示,要把這筆錢,全部捐給大涼山的孩子們。
看到這里,應該會有很多人動容了吧?這也解釋了為什么會有人爭相寫文章向鳳姐表達歉意了。我不是一個愛八卦的人,雖然我曾經做過娛樂記者。對于芙蓉姐姐、鳳姐這批最早的一批網紅的過往,了解并不完整。
在我的印象中,鳳姐個頭矮小,長相難看,愛看《故事會》、《知音》,自稱懂詩畫、會彈琴,精通古漢語,“9歲起博覽群書,20歲達到頂峰,智商前300年后300年無人能及”的狂妄征婚女。抱歉,這恐怕是大多數人腦海中對鳳姐的印象吧。
征婚之后,鳳姐的境遇我并不是太清楚,只是聽說她去了美國。偶爾看到新聞,鳳姐在給人修腳,生活窘迫;鳳姐因散布危險言論,可能遭遇遣返;鳳姐爆肥,乘坐公交時被人偷拍,大多是負面的內容,在眾人的審丑情緒中,鳳姐變得更加面目可憎。
所以,2015年,當鳳凰客戶端邀請她去做主筆的時候,很多人都大跌眼鏡,都認為這僅僅是一場炒作而已,借鳳姐之惡名,嘩眾取寵,奪人眼球。
后來,鳳姐真的開始寫專欄,文字和詩歌在網絡傳播,讀起來,竟然很有意境:
《這是個優勝劣汰的世界》
從天空落下的黃沙
與這個世界無關
與滾動的人群無關
清潔工在收拾一個
從樹上掉下的橘子
無家可歸的橘子
晨光中,一只刺猬招搖過市
這樣的鳳姐,或許因為首因效應,被很多人刻意屏蔽了,直到這樣一篇點擊量超過320萬的文章出現,才被人重新審視。
所有被歌頌的,都只是被剪輯過的片段,我們看到的,不過是世界的影像,不是真相。
這句話,出自劉燁太太安娜之口,我很喜歡。
我們對于鳳姐的認識,難道不是如此嗎?我們看到的,或許都是媒體為了附和大眾趣味,有意編輯過的,片面的內容,這些內容匯集到一起,一個讓人生厭的鳳姐就出現了,而事實情況呢?
《周易·系辭上》說:“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簡單來說,我們看到的世界,永遠是片面的,我們永遠只能看到真實世界中我們想看到的那一部分。
當我們想看到身高1米45、樣貌難看的鳳姐出現在熒屏里,用令人咂舌的征婚宣言,來沖擊世俗的眼光時,鳳姐就讓我們看了;當我們不想看到這樣的一個人竟然還能混得很好時,她就在上海的超市里收銀,就在美國當美甲師,還爆肥到令人無法直視。
可是,很少有人讀過她的文字,看過她寫的詩歌,直到有人欣賞她,請她開專欄,當主筆,然后她開始開公號,寫文章給更多的人看。
讀過她文字的人,大部分都對她黑轉粉了,這也是她多年努力的結果。當年最早的兩個爆紅的網絡紅人,如今都變得勵志,鳳姐如此,芙蓉姐姐也是如此。
細細看完鳳姐最近的公號文章,我與很多人一樣,心生敬意,不僅僅是她的文字,還有她的善良,雖然依然有很多反對的聲音在質疑鳳姐背后有營銷團隊,但是愿意將20萬元贊賞一次性捐贈給大涼山的孩子們,僅憑這一點,就值得獲得尊敬。
如果說,若干年來,我們對于鳳姐大多是帶著惡意的嘲諷,那么在這一刻,請用我們的歉意打開真實世界的另一處,看到另一個角度的鳳姐,即使它依然片面,至少,我們視角能觸達到更遠之處,看待這個世界,也會更加客觀。
這或許是我們向鳳姐致歉之外的收獲吧。
大俗小雅/文
本文首發簡書,如需轉載,請聯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