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8 地形圖的閱讀

我可能本末倒置了……

對于教師而言,什么最最重要。當然是課堂,是教學。所以教師的基本功就是“上好課”!

然而于我……回想這段時間的表現。我認為我似乎本末倒置了。我花費一定的時間堅持寫教學反思,卻在教學上沒有花足夠的時間去備課。所有的流程沒有預講,預演,更沒有書面稿件,甚至連簡單的流程都沒有。簡簡單單的按照匯文集體備課的方式進行,似乎沒什么毛病。

今天由于偶然,聽王老師備了一次課。之前一直認為女老師上課會比較啰嗦,不夠簡練。但王老師并不,或者說一點也不。當我提出我的疑問時,王老師說只有當老師邏輯不清,知識點不清時才會啰嗦,而且邏輯越不清楚、知識越不明白時越啰嗦。嗯……事實確實是這樣的。以前也聽過哪些精彩的課堂,與性別可能真的沒有太多的關系,主要在于教學的設計。

地形圖的閱讀這一課一共有三個老師備過課。首先是柯老師,柯老師備課過程還不是很成熟,簡單的說課太過簡略,內容的邏輯性不強。大致介紹了本節的知識點。胡老師備課的過程讓我要幫助學生抓住一個關鍵點:等高線地形圖是根據地形的起伏,依據投影原則一一對應到平面上的。王老師備課過程最棒了。下面詳細介紹:

以平面地圖的局限性導入,提出疑惑,立體的空間形態怎樣才能在平面的地圖中反應?也就是點與點之間高程的相互關系。

簡單介紹地形圖的類型,并開始介紹等高線地形圖。引入幾個核心概念,利用比較法,介紹海波、相對高度。(這部分知識很簡單,學生很容易就能理解)

介紹完后展示等高線的定義。創設情境:我們一起來畫紫金山的等高線地形圖。假如,紫金山是很規則的像圓錐一樣,那么我們會得到什么樣子的等高線圖?同心圓。我們仔細觀察一下,等高線的數值是怎么樣變化的呀?由外圍向中心,數值逐漸增加。好,這是一個山峰,那么大家能不能想象一下,如果是盆地呢?我們會得到怎樣的等高線啊?同心圓。與山峰相比有什么差異?數值由外圍向中心減小。嗯,很好。

我們來想象一下,假如山的一面坡度比較陡,一邊坡度比較緩,畫的等高線會有什么樣的差異啊?留足時間思考……得出等高線疏密與坡度的關系。

剛剛假設的是理想狀況,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少看到那么規則的山體。我們看到更多的是這些有棱有角的山體。大家看我手中的紙片,假如這是一座山,我們通常把這樣的突出的、像人的脊梁骨一樣的部位稱為什么呀?山脊。與山脊相反的凹下去的部位呢?山谷。好,讓我們一起來畫一畫山脊的等高線。大家看我手指示意,我們是不是可以看到等高線出現了彎曲,好,現在問題來了,等高線是往低處彎曲還是高處彎曲呢?低處。那么再讓我們看看山谷,……

剛剛我們區分了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陡崖,山體中還有一個部位,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大家想想這個像什么?……介紹鞍部及鞍部的等高線特征。

最后結合地形實景圖,對應等高線地形圖,對照并加深理解。

整個備課的過程很是流暢,圍繞給紫金山畫等高線地形圖展開。內容的邏輯也很鮮明,最最主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一直都在動腦子,所有的問題不是教師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己得出。

此外,王老師作為老教師她仍然會花費時間去給學生制作教具,會細心的用牙簽和海綿制作地形模型。也會安排學生繪制班級的平面地圖。或許真的是越老的老師越會關注學生、關注教學的藝術吧。我還太嫩了……需要經驗的積累。

所以就教學上而言,我急需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教學設計中。現在學生對我的喜歡多集中在喜歡我個人上,而不是喜歡地理這個學科。

今天我的“天堂班”狀態沒有上節課好,但大家總體還是很配合。其中一部分同學給我的感覺是不屑,估計是覺得內容太簡單,可以輕松掌握吧。但又有一部分同學面露難色。這就是班級內部的差異性吧,今天的內容很需要抽象的立體思維,這方面男生要比女生好很多。也因此,今天兩個班下課之后出現了一個很好的現象就是有同學就上課的問題在課后問我,這個很不錯。但同時也提醒我在介紹這部分知識時應該注意什么。立體和實景圖的一一對應很重要。

再說一件其他的事吧。心里有咯噔一下的。

今天中午到3班的時候,有個孩子在黑板上畫了一幅畫,不知道是什么,可能看到我來了,所以下去了。我看著那幅畫,一時興起添了眼睛和嘴巴。心里還有點喜滋滋的。但我聽到了小聲的一句,“畫個屁啊!”心里咯噔一下,是在說我嗎?為了防止是我我還是把剛剛畫的擦掉吧。還是在忐忑、尷尬中,之后我回頭看,剛剛我畫笑臉的地方變成了一個烏龜。過多的參與了,今天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其他時候是否也有呢?以后要好好注意一下哦。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