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了蘇州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心理系副教授吳鐵鈞老師的講座《教師的情緒管理》,吳老師主要講了四點:
第一,教師為什么容易陷入情緒失調,那是因為情緒表達規則和情緒體驗不一致。
第二,教師的工作是高強度的情緒勞動
第三,情緒的ABC理論
第四,三種情緒管理策略
本色出演;直接表達:超凡入圣;抑制或偽裝:高耗費,易穿幫。
如何做:改變認知 調節情緒體驗:低耗費,難度大
①把握情緒表達規則
②接納教育現實中的不完美
③分析情緒體驗,敏銳地覺知原發情緒
④用正確的方式真誠表達
其中最喜歡吳教授講的情緒管理的一個例子,我們一起來看看:
文學名著中的人物中,沙僧,諸葛亮,林黛玉三人,誰是情緒管理高手?請按照情緒
管理的水平排序。
吳老師認為情緒管理誰做的最好,諸葛亮;誰做的一般,沙僧;誰做的不行,林黛玉。為什么呢?因為諸葛亮他的情緒管理最好,他不僅能管好自己的情緒,他還能管好他人的情緒,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管的好自己,管的好他人。沙僧情緒管理一般,因為他能管好自己,但是管不了他人啊。林黛玉情緒管理最糟糕,因為他管不好自己,也管不了他人。
諸葛亮他自己的情緒管理是很到位的,即使面對再大的壓力,即使在危險中間,如《空城計》真是心如湯煮,但他也能夠按照工作的要求,展現出特定的情緒狀態。體現了一個情緒管理高手的基本素養,他不僅能管好自己,他還能管好他人,諸葛亮是文臣,這個戰場上作戰不是他的強項。但是他深諳激將法的精髓,能夠充分的利用激將法,調動武將的工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他是屬于管的好自己,管得好他人的這種類型的人。
那么沙僧呢,自我情緒管理做的非常的好啊,沙僧在取經團隊中間承擔了很多繁雜的事物,《西游記》的主題歌叫敢問路在何方,第一句唱的是你挑著擔,我牽著馬。其實這首歌如果讓沙僧來唱的話,他應該唱:我挑著擔,我牽著馬,事情都是沙僧一個人在做,但是沙僧沒有抱怨,眼神堅毅,神情平和,能把自己的情緒管的非常的好,但是對于他人情緒他就管不好,當取經團隊中間唐僧和孫悟空鬧矛盾的時候,沙僧只會反復重復一句話,那就是師傅,,大師兄不能走啊。這句話一點兒用也沒有,因為并不能有效的去平息唐僧的怒火和孫悟空的怨恨。那么林黛玉很明顯,她自己的情緒管理管不好,更別想管他人了,是吧?那么因此我們通過這個情緒管理排行榜的排列,我們就能夠什么是秦緒管理。
情緒管理:從教育目標和班級管理目標出發,對自己和他人的情緒進行疏導和調節,從而達到優化師生關系,融洽班級氛圍,進而提高效率的過程。
情緒并不是由誘發事件直接導致的,而是由我們對于事件的認知和解釋導致的。錯誤的認知和歪曲的解釋是導致負面情緒和情緒失調的關鍵因素。
所以在生活中,往往會因為一件小事引發爭執,并不是事情的原因,而是我們認知,所以我們要學會說話,面對不同的人,我們知道該怎么說,說什么。同樣對于別人的評價,我們也要學會認知,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這樣人與人之間才會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