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原名沈德鴻,筆名茅盾字雁冰,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人。比較有名的茅盾文學獎就是當時茅盾出資25萬創立,為了鼓勵當代優秀長篇小說。茅盾是出生在一個思想觀念頗為新穎的家庭里,從小接受新式的教育。畢業后入商務印書館工作,從此走上了改革中國文藝的道路,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
在茅盾的作品里政治傾向比其他作家明顯,當時的社會也有不同派別的代表作家,我記得應該有三派,具體的情況一兩句說不清楚,目前看了茅盾的兩本代表作《虹》和《腐蝕》,理清一下小說的基本思路和人物。
《虹》是以一位梅女士的生平來展開,梅父為了金錢利益把梅素行嫁給柳遇春,梅素行和韋玉是相愛的,但是因為韋玉的無抵抗主義和他的懦弱,梅素行愈發的感到怒其不爭,在傷痛的時候慢慢的開始接受新思潮的影響。梅素行是信奉抓住當下的人,在和柳遇春的博弈中,雖說占了上風,可是卻依舊無法撫平自己的內心,后來設法離開了,寄宿在的好友徐綺君處。在瀘州當教員,因為備受排擠最后決然的成為了惠師長的家庭教師。隨著惠師長升為省長,梅也隨著來到成都。在成都,因為與友人發生沖突,她便借口參加全國學生聯合大會離開四川,來到上海。當梅乘船經過夔門,隨著視野的開闊,梅的精神也為之一振,她感到自己正由曲折窄狹的路進入廣闊自由的空間。
梅在上海遇見了自己的同鄉梁剛夫,又在梁處碰見了女友黃因明,在二人的幫助下,參加了政治運動。這時,已成為“醒獅派“的原附小同事李無忌正在南京活動,他勸梅離開梁剛夫等,說他們是領了盧布的。梅拒絕了李的無理取鬧,干脆和黃因明住在一起,攻讀起馬克思主義的書籍來了。1925年“五卅”運動開始了,梅積極投入其中。寫出了中國知識青年從單純反抗封建婚姻對個人的壓迫到投身群眾斗爭行列的曲折歷程。
主要以三個方面,寫了一個在當時社會下梅女士的思想成長。塑造了一位經過許多曲折,終于走上革命道路的青年知識分子形象。這部小說通過主人公的生活道路,揭示了從"五四"到"五卅"這一歷史時期內知識分子由個人主義到集體主義、由封建制度叛逆者到革命者的艱苦歷程。茅盾是一位理想主義很強的作家,一直在政治爭斗的最前線工作。
《腐蝕》以1940重慶為背景,描寫了一個女特務趙惠明的一段經歷。作品以日記體的形式,透過趙惠明矛盾復雜的心理活動和記述,把"皖南事變"等重大歷史事件側面表現出來,作品既描寫了作為國民黨女特務趙惠明的復雜生活和心理狀態,刻畫了典型形象,也集中抨擊了國民黨法西斯特務統治制度的罪惡。
我認為小說《虹》中,梅女士在與男士交流過程中的波動描繪的比較少,就會讓我與女主產生距離感,以我的角度去看,梅女士還是梅女士,就像隔了一層膜,無法看清梅女士的真實感受,這就需要通過梅女士的行為去推測,而在《腐蝕》當中,因為是以日記形式,所以以第一人稱展開,更多的暴露了趙惠明的內心感受,而以一個特務的角度去看待其他人,總需要想方設法的捉摸他人的內心活動。這篇小說中,深深的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像一條銀河一般,每個人都有算計,利用與反利用,披著面具的每個人。若是真的身處其中,想想就不寒而栗。
可以說,茅盾為我們提供了一部20世紀上半時段中國社會的編年史。茅盾筆下的新女士,她們是真正的現代人,既不依戀感傷于過去,也不冥想未來,崇尚享樂。可以說,小說主人公所表現出來的人格魅力以及堅定不可動搖的心境是值得所有女性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