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容易自信,也會出現自卑。
當我們得到外部世界的肯定時,我們就容易自信。比如我認為自己的畫技不錯,而別人也很喜歡我的畫作,那么我就容易開心,因為我受到了認可,從而獲得自信值。
而當我們的判斷遇到了外部世界的否定,那么我們就容易自卑。比如我們穿了一件好衣服,覺得應該挺美挺帥的,結果路過的人突然丟了句:“這不是前年的款式,還穿啊,呵呵呵。”那你肯定心里就怒氣不止,隨時有爆肝的風險,因為你覺得很丟臉,你的自卑值因此上升。
而伴隨我們不斷地被肯定、否定、肯定否定,我們的心態會在慢慢呈現出一種狀態,它就是我今天想嘗試描述的一個概念,它叫做“心態數值”。
心態數值呢,又由自卑值+自信值組成,它所描述的是在一個人的心態里,自信成分和自卑成分各占的比重,請看下圖:
這個圖所顯示的是一個很正常的人,他的自卑值為50%,自信值也為50%。在這種情況下的人,會擁有一個比較容易浮動的心態,他會時而特別開心,時而特別悲傷、氣憤。暫時是看不出他會往那個方向發展,但由于兩邊較為平均,它往兩邊發展都有可能,沒有特別明顯的心態傾向。
但這一般比較少見,因為外部環境和內心的變化,我們大多數人或多或少都會往左,或者往右偏一點,呈現不均衡的狀態,偏離的程度會影響我們心態的變化,比如下面這種:
我們可以看到,這個人的心態很明顯是自信大于自卑的,自信值80%,自卑值20%。這種自信>自卑的人呢,會有以下表象(包括但不限于):
開心:我很不錯
樂觀:我會不錯
堅強:我一定不會差
有毅力:我要一直好下去
激情:我是一級棒!
自信給人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而它大多能夠激發人心態中的那些正面,比如開心,樂觀,堅強等等。而這些心態大多能夠給人帶來促動,進步的作用。
而僅存的那部分自卑值呢,則大多作為提醒自己進步,或是保持謙卑,保持聽取意見的習慣存在。因為當自信值已經較大程度地超過自卑值時,人的發展趨勢便是呈現樂觀向上的,而他的消極部分也會是為樂觀服務的。
一旦這樣的趨勢形成,自然也會有可能發展成某種有趣的極端現象,它叫做自信心爆棚(下圖)。
基本上當你處于這個狀態時,無論是真自信還是盲目自信,你都不會有任何消極的情緒出現,你會覺得生活特別美好,做什么都OK,做什么都有機會,一切皆有可能。
這個狀態較難保持,因為生活總會遇到打擊,自信值100%很快又會回到90%80%70%,但能夠擁有完全自信的一刻對未來保持自信趨勢很有幫助,可以多嘗試練習。
所以自信是好的,因為它會使人看上去更舒服,更令人愉悅,也容易被人們接受(具體原因可查詢相關資料)。
但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的,挫折和運氣是肩并肩同行的,所以在了解自信值之后,我們也需要稍微注意下自卑值對心態的影響。比如下圖這種:
當自卑值大于自信值的時候,人會有這些表象:
憤怒:我沒錯!
傷心:我....竟然錯了。
傲慢:你TM才錯了!
蔑視:哦。
無所謂:錯了又如何?
自卑值對人心態的影響呢,則和自信值相反,主要是一些會對人行為表達造成負面影響的效果。比如憤怒會讓別人不開心,傷心也會影響自己和周圍的心情,大多是一些會繼續打擊自己,或者貶低自己的心態。
而同樣地,僅存的那些自信值也會因為已形成自卑趨勢而為自卑服務,比如會出現自負的傲慢啊,比如會出現不管不顧啊等等。
一旦自卑的趨勢形成,也很容易形成某種有趣的極端現象,它叫做自卑極了(又名:我雜這么慘!):
基本上當你處于這個狀態時,你就會容易進入一個消極的氣氛中。你會覺得自己不夠好啊,你會覺得自己笨,會覺得自己衰老,覺得自己無力,覺得自己患了疾病。
不過呢,這個狀態也不一定能夠長久保持,因為我們都會有生活圈,都有生活,都有外界信息的打擾,完全自卑的人是很少的。因為你能夠活那么久就說明了你有一定的自信,有一定目標,只是偶爾自己心態沒控制好,進入這個自卑值100%的范圍了而已,如果出現呢要習慣這個狀態,然后早日脫離自卑,回到正常范圍就好。
人都是多變的,沒人能夠永遠自信,更不可能一直自卑,心態數值是變動的,而變動的原因則來自我們自己與世界。
我們一方面不會接受不改變的自己,無論是過于樂觀還是過于悲觀,我們渴望變化。
另一方面,我們身邊的人、環境也不允許我們保持靜止,多多少少會給我們帶來影響,比如我們太自信了會有人提醒你注意言行,叫我們收斂點,而我們太自卑了也會有人來稍微幫幫忙,給我們安慰。
但關鍵的是我們要正視自己的心態,自信也好自卑也好,都是一個浮動的狀態,不要因為出現了傾斜就被嚇怕了。
隨時調整,才是最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