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刷微博看到“喬任梁死亡”的消息時,我和很多人一樣難以相信,以為又是營銷號門搞出的謠言。知道各大新聞客戶端發了推送,喬任梁的經紀公司也證實了消息,我才在無比的驚愕中相信了這件事。
我對喬任梁的了解不多,更不是他的粉絲。只記得看《百變大咖秀》時他男扮女裝的表演特別搞笑,還有就是他在《我們相愛吧》里面和徐璐演的慌張夫婦,再有就是之前天津塘沽爆炸事件,他發微博用錯了詞,被網友狂罵。
其實事件本身帶給我的震驚只是那么一下,因為每天都有人死亡,每天也有人降生,只不過喬任梁作為一個明星,并且還很年輕,早早地離開確實讓人感到很可惜。讓我感慨的是,很多人拿“喬任梁死亡”這件事開玩笑,還傳出各種對死者很不敬的謠言。
本來死亡是一件嚴肅的事情,卻被大家搞成了一種全民性的娛樂。各種段子和惡毒的猜測充斥在網絡上,更有一些媒體,已拍到喬任梁的殯儀車為榮,還發微博炫耀,引發了粉絲的口水戰。就連和喬任梁私下關系比較好的陳喬恩,也莫名其妙被道德綁架,被粉絲攻擊沒有發微博悼念喬任梁。想起不久之前的“王寶強事件”,也引發了“吃瓜群眾”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狂潮。同樣地,鄧超也被網友攻擊,在兄弟出事時接受采訪沒有表明態度也沒有發微博明確聲援自己的兄弟。這樣的全民性事件不止一次的發生在我們身邊。
記得之前看過一本書叫《娛樂至死》,書里說到一切公眾話語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并成為一種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內容都心甘情愿地成為娛樂的附庸,而且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再回過頭看這次“喬任梁死亡”引發的全民狂歡,漠視死亡,漠視生命,只關注事件本身的娛樂性,不加思考地加入和附和,很多人儼然已經變成了娛樂至死的生物。
生活在無比便利的網絡時代的我們,已經習慣用各種社交媒體來表達自己,張揚個性??墒俏覀儾恢赖氖?,網絡上充斥著的很多人云亦云的觀點,和一些不負責任的言論,都是對我們的獨立性和創造性的扼殺。
“娛樂至死”讓我們每個人變得越來越淺薄,逐漸喪失主動思考和探究事物的能力,失去對一件事情的判斷力,失去主動的創造力,變得懶惰,沒有獨立的思想。就好像《黑客帝國》里被設定好的程序一樣,每天過著模式化的生活。
“喬任梁之死”的熱度很快就會過去,因為每天會有各種各樣的消息充斥在我們的生活里,在我們沒聽到“喬任梁死亡”的消息之前,也許很多人根本都不知道有這樣一個人的存在。今天我們被“喬任梁之死”的消息刷屏,或許明天就會被新的“爆炸性事件”所取代。而“喬任梁”這個名字就會被逐漸遺忘,知道沒人會再提起。
雖然喬任梁是跟我的生活毫無關系的一個人,但是我還是希望他能安息,天堂里沒有惡毒的謠言和道德的綁架,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