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寫作的平臺,很像一片田地啊;寫作的人呢,就像一個個莊稼漢農家女,在這片田地里犁地、播種、施肥、澆水、除草、收獲。我們看到,地是一樣的,各自莊稼的長勢并不相同,收獲也天差地別。其中的原因,都是什么呢?
我們很容易想到,有的人是種地的好手,會侍弄莊稼啊;有的人技藝生疏,狗咬刺猬無從下嘴。這樣說,有點道理,卻不全面。種地的好手是天生的嗎,從娘胎里出來就知道怎么種莊稼嗎?當然不是,是學會的,是練就的。種莊稼是苦活兒,是細活兒,不出一身臭汗不磨一手老繭,技藝如何學得會學得精?就是技藝再好,出神入化賽過神仙,成天坐在樹蔭下乘涼喝茶在松軟的床上睡覺做美夢,田地里就能長出一片好莊稼?當然不,還是得好好費心盡力,一絲不敢偷懶和馬虎。同樣的,既然你也喜歡種地,那就虛心地向別人學啊,多模仿多創新啊,笨鳥先飛起早貪黑揮汗如雨啊。真肯下功夫,不相信掌握不了種地的技巧,不能收獲金燦燦的果實。
寫作雖然主要用腦力,但與種地的道理卻是完全一樣,沒有誰天生就會寫文章,就能把文章寫得天衣無縫燦如霞光,那也是得模仿得苦練得絞盡腦汁一字一句去擺弄的。路遙《平凡的世界》很成功,卻也花費了10年的時間,整個的人幾乎就是累死的;陳忠實以笨拙聞名,為寫“死后可以墊棺作枕”的《白鹿原》,光人文調查就進行了一年多,寫作更是在鄉下租屋孤寂四年才得以完成。曹雪芹的不朽巨著《紅樓夢》,是在家道中落生活困苦潦倒的情況下,“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寫就的。非凡的作品,是非凡的付出所換來的。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只有在夢幻里才會出現。
一個群或簡書什么的我們加入了,也只是我們有了一個寫作交流的平臺,至于怎么寫寫多少寫到哪種程度,就大體上是個人的事情了。怨天怨地不如自問省己,差距在哪里,努力夠嗎,采取哪些可行的措施來提高完善自己?
一個群一個平臺,有的人來了,有的人走了,平臺還在那里,無所謂好,也無所謂不好。你認為它好它就好,你認為它不好它就不好。你用得好,它就好;你用得不好,它就不好。
我們加入一個群或一個平臺,可能首先關心的是它能給我們哪些幫助帶來哪些益處,這沒問題;但同時也該想到,自己能給該給這個平臺哪些幫助帶來哪些益處。怪別人對自己幫助少的同時,也可以想想自己幫助別人是不是很多。沒有付出難有得到,有因才有果;多行耕耘少問收獲才是高姿態高境界。盡心盡力了,即使回報不盡如人意,那也至少問心無愧啊。
我自己就有一個寫作群,也加入了簡書的寫作平臺,對照上文所述,我也有許多做得不周的地方,特在這里向各位師友做個反省和道歉,希望今后有所進步,并誠祝各位寫作順利收獲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