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練基本功 課堂展風采
——記東勝區2020年小學信息技術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活動
初稿 王紅梅? 修改 張布棟
教師的生命力永遠在三尺講臺,青年教師的成長搖籃就在課堂。為了加強東勝區信息技術教師隊伍建設,夯實教學基本功,提升教師綜合素質,全面提高新課程實施水平,加快青年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的步伐,建立一支教學基本功扎實、學科素質高的可持續發展的教師隊伍,我區于2020年9月21日舉行了“信息技術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
傳承,創新,超越,青年教師們意氣風發,銳意勇為,通過抽簽決定班級、上課內容,多次磨課研討,最終真實自然地演繹,為本次競賽拉開了精彩的序幕。
上課教師全力以赴,信息技術課堂精彩紛呈,學生暢游在美妙的信息世界里,有傾聽與交流、有感悟與體驗、有游戲又有收獲知識的喜悅。教育發展中心領導全程關注,保證賽場環境有序穩定;評委們和其他教師認真聽課,以賽代訓,為本次基本功競賽活動創設了濃濃的教學研討氛圍,聽課老師們珍惜這樣難得的學習機會,變評價他人為反思自我,如何能讓我們的信息技術課堂越來越好?
答案就在這充滿活力,創意滿滿的課堂!
一起來看看老師們的精彩表現吧......
?
“因魔法師的出現,導致快樂城堡失去了昔日的歡聲笑語,現在快樂城堡中的小朋友急需大家幫忙找回昔日的快樂......”整節課王皓月老師富有童聲童趣的語言讓孩子身臨其境,讓孩子們進入失去快樂的城堡,對于小朋友的求助,孩子們紛紛舉手要求爭當超人英雄,想為城堡找回昔日快樂。課程內容以超人打敗魔法師故事為主線,同時又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
吳波老師經過精心的準備,以活潑、輕松的狀態,富有感染力的語言,結合希沃白板新媒體,通過與語文學科的滲透結合,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始至終,一個“動”的核心問題解決主線貫穿始終,讓課堂上散落的知識點,串成了一掛精美的項鏈!
賈伊寧老師精心設計組織課堂,教學設計新穎務實,采用了微視頻的形式攻破重難點,充分體現了讓學生自主學習的設計理念。
王紅老師的課堂中,小組長當好“小老師”,幫助本組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合作學習,“小老師”上臺進行演示講解,頗有老師范兒,這樣的鍛煉機會加強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課堂氣氛活躍,師生教學互動效果良好。
史鶴琳老師用西游記動畫導入,引導學生本節課當一名小導演,進而引出讓幻燈片動起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在整個過程中,通過一個個問題與學生積極的互動,不斷啟發學生的思考。學生操作素材準備充分,整堂課史鶴林鎮定從容、思路清晰,設計的教學任務也有層次,在她的引導下,學生在探究、小組協作中愉快地完成學習任務。
魏佳娜老師的設計緊扣疫情主題,在這節課中充分利用希沃白板等新媒體手段開展教學活動,引導、組織學生通過3個小任務來完成本節課內容的學習。在設計的小任務中注重知識點融合滲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本堂課學習的有效性。課堂學習氣氛濃厚,師生互動積極融洽。
張穎恬老師語言質樸貼近同學們生活,教態親切自然,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知識。張穎恬老師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給予了學生自主思考操作的空間。
宋穎磊老師在課中激趣引入,巧設懸念,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在課中利用分組競技,同伴互助,團結協作,真正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理念,最后學生們在課上完成了一個完整的作品,知識學習在潛移默化中得到落實。
教學基本功比賽不僅是一個教學僅能競技的平臺,更是一個青年教師交流學習,提升教學能力的絕佳機會。賽前培訓通過有經驗的教師和青年教師之間相互交流,幫助青年教師不斷夯實重點,打磨亮點,突破難點,從而占領制高點。青年教師的參賽之旅,就是一個探索和發現教學藝術的旅程,每一位教師都在這個“行走過程”中遇見“不一樣”的自己……
經過一天半的賽課,有以下幾個點值得我們去探討與思考,最終連點成線,結線成網,促進大家教學能力的提升:
微課是一種適應時代需求的產物。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等方面都正在不斷改變,越來越多老師開始使用微課來輔助教學。我們應好好地使用,不斷的研究,不斷提高課堂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效率;但我們不能本末倒置,它雖是一種有效的教學輔助手段,但使用的時機值得探討。
孔子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課堂提問是教學中有效互動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在以操作為主的信息技術課堂中,更要注重有效的提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努力促進有效甚至高效課堂的生成。課堂中還存在教師常用“知不知道”、“對不對”、“是不是”這一類簡單、應答性的提問多,深問、追問的少,缺少思考的空間和時間,看起來課堂氣氛活躍,實則學習效果不佳。要注意所提問題必須緊扣教學目標,問題的難易要適度、提問要適時,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采取多種提問策略,通過師問生答、生問師答、生生問答的方式進行有效甚至高效交流,用問題為孩子們搭建進入深度學習的梯子。
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任務”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因此,“任務”設計非常關鍵。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任務”設計時要考慮“任務”的難易、知識點的含量、前后的聯系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說來,每個“任務”中涉及的知識點不宜過多,過多會增加學生學習的難度;前后“任務”之間能有一定的梯度是比較理想的,但不要強求,否則會加大難度。任務是手段,便于學生學習、掌握有關的知識,最終啟發思維才是“任務驅動”的目的。建議設計一個貫穿主線的“任務”,要注意由點到面,逐步串聯起各個知識點,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認識、運用有一個逐步深入的“螺旋式”上升過程。
希望青年教師的教學始終要以學生為中心,體會“教課、教學和教育”的不同,增加與學生的交流,教學相長,同時苦練基本功,課堂展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