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包小白,漂白式讀書,知行合一的踐行者!
什么是“漂白式”?唉,如果需要解釋,那就不符合華與華關于口號的標準了,失敗!
那么,廣告口號的標準究竟是什么呢?
今天就來分享這個。
發現沒?廣告口號技能的level1其實和產品命名技能的level1是一樣的哦!
———我是開場白和正文的分割線———
昨晚,大漂在朋友圈給產品命名的收官篇點了贊,開心!
大漂是誰?就是找到華與華這本好書的人,我們在項目開發營銷運營中所碰到的所有難題,都靠他從網上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書。
無論什么問題,如果你覺得難,不過是因為不知道解決的方法,實際上沒什么可怕的。
當然看了書不去用,也是白搭!
廣告口號,也是如此。它其實誕生在產品命名之前,看起來并不難搞。
然而等你知道了標準,想法就會變了:
1、行動指令性強
2、嫁接了文化原力
3、傳播成本低
按書中的說法就是一句話兩個“一”一個“不”:
一目了然
一見如故
不脛而走
比如華與華為西貝莜面村創造的“I ??莜”,看一眼就明白它的意思,第一次看到這句話就像老朋友一樣,不需要特別宣傳就能傳播開去。
發現沒?最難的是哪個標準?
隨便向周圍看看,滿足第一條標準的廣告口號比比皆是。
找工作,上58同城!
買二手車,上優信二手車!
要運動,用咕咚!
等等等等。
不過滿足第二條標準的廣告口號卻少之又少。
人頭馬一開,好事自然來!
我愛北京天安門正南50公里,固安工業園。
還有剛才在某讀書會上聽到的由產品開發人親自分享的案例:
旺旺大禮包,旺上加旺!
…
這些就成功嫁接了文化原力,或叫文化符號。
也正是滿足了第二條標準,才可能滿足第三條標準。
只滿足第一條標準的廣告口號,如果想達到傳播的效果,就不得不燒錢了。
這才有了中國好聲音決賽之夜上我們聽到的魔音:
上上上上上優信二手車
好了,今天就寫這么多,開篇總是短一點兒,暖暖場,咱們明天繼續…
———我是正文和口號的分割線———
不想當小白,就來看漂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