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街頭巷尾的日子
? 1945年冬,我們終于回到了武漢,說‘回’,從實質上來說,是對母親而言,而我們三兄妹卻是第一次見到武漢這座大城市!我出生在恩施大山里一個小鎮上,在四川時也是生活在山區的小縣城,經常見到的是大山,所以,我本質上是個山里娃。幾經周折,母親在武昌雙柏廟找到一處居所,我們終于安定了下來。我們的家在雙柏廟一號(也可能是三號?),位于胭脂路與候補街的的交匯處,出門向右走,就是通向醫院的路,此醫院現在叫做《湖北省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大門面對著的方向是花園山,山上有一座育嬰堂,有一條小路通到山腳下,有臺階上山。大門左邊,過十字街口,就是候補街。我們家大門與胭脂路之間還有一家或兩家居民。我們家所住的實際上是個大院子,進得大門是一個大天井,過了天井是一座兩層樓的樓房,住著幾家人,我家住在一樓后邊的一間屋子里。從屋子里出來,須經過一個巷道,巷道出口處左手邊是上樓的木樓梯,正面就是天井,過了天井就是大門。在這里,我開始了近一年的都市孩子的生活,在街頭巷尾撒歡的野孩子似的生活。開始了對這個全新的陌生世界的探索。
? (1)我看到的周圍環境
? 經歷過戰爭,到處都是廢墟,我家大門的街對面,有個門洞里面就是一片瓦礫,空空蕩蕩,長滿了齊人高的野草,給人陰森森的感覺,那是日本飛機轟炸造成的結果,我只是在門洞口探頭看過,不敢進去,有一次我家隔壁死了個人,出殯后的傍晚,那家人點了長長一掛鞭炮,說是趕鬼,免得它在家里作祟,提鞭炮的那人提著炸響的鞭炮一直跑到那廢墟口,將剩下的鞭炮扔進草叢里,說是那鬼就在那里安家了,這使我更不敢進去了,哪怕夏天里面的蛐蛐叫得再響!
? 我家斜對面的候補街口,靠右手方向,前幾年是長虹機器廠的廠房所在地(我多年沒去過那里,也不知道現在變成什么樣了),當年也是一片廢墟,很大一片,一直延伸到花園山腳下,也長滿了野草,雖然很開闊,但與我以前在四川看到的田野和荒山完全不一樣,在那里,田野和荒山讓人感覺寧靜和自由安逸,而這片城市中的荒草地總給人一種壓抑和令人恐懼的感覺,鉆進草叢不覺得輕松快樂,心里卻總是慌慌的,急著想退出來。
? 糧道街對著胭脂路的出口處靠山這一邊,有一個大醬園鋪叫做《伍億豐》,它的街對面,有很大一片瓦礫場,現在想起來,應該有足球場那樣大吧,那里草不算太多,大概是人們把它作了垃圾場吧,到處是一堆一堆的垃圾,什么都有,煤灰,破書廢紙,生活垃圾,死雞死狗死老鼠,甚至有死嬰兒,天空盤旋著老鷹,這片地可是我們這些小孩子的樂園!我們在這里捉蛐蛐,抓蚱蜢,撿煙紙,撿洋畫,撿糖紙………,現在的孩子是不懂洋畫的,那是在長方形的小硬紙片上印上各種圖畫,大人,孩子都喜歡看,這些畫多是人物故事,有七俠五義,有水滸傳,有三國演義,等等,一面印有圖畫,另一面有簡單的文字,這些洋畫一般都是放在香煙盒子里,每包香煙里放有一張,抽煙的人抽多了,可以收集成套的洋畫,不同擋次的香煙有不同內容和印刷質量的洋畫,每套洋畫要想收集全可不容易!我記得當時最受歡迎的一套洋畫是《八年抗戰》,有許多戰斗埸面,因為抗戰剛勝利,所以這套洋畫非常受歡迎,無論大人小孩都想收集,而且,據說收集全了可以領到很大的一個奨,具體什么獎我早已忘了,也不記得是什么牌的香煙里有這種洋畫了,是《恒大》?是《紅金龍》?還是其它?不過,我沒聽說有誰收集全了的,據說廠家總是將其中一,二張印得極少,所以,想收集全一整套是極難的,而我們這些小孩子,靠從垃圾堆中去翻撿,那就更是難乎其難了,記得我曾擁有不少各種不同的洋畫,那都是我費盡千辛萬苦收集來的,但沒有一種是成套的,重復的卻不少,可惜后來慢慢地都散失光了,至今一張不存,想起來非常遺憾。在那片廢墟里還發生過一件至今我都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有一次,一個同玩的小朋友指著地上一只死去的小雞對我說,用一個破臉盆把小雞扣在里面,用樹棍子敲打臉盆,小雞就能活過來。我不相信,他就找來一個破臉盆扣在死小雞上,用樹棍子使勁地敲,口里喊著“活了,活了,”不一會,果然聽到小雞的叫聲,他揭開臉盆,那小雞竟真的站立起來了,邊走邊叫,不過,沒過一會,又倒了下去,成了原來的樣子,此事是我親眼所見,奇異極了,始終留在我的記憶里。(注:這段文字在朋友中發出后,我的一個學生發微信來告訴我,她們農村以前曾用此法對那些不小心被踩傷的小雞施救,叫做“打鼓救雞”,這算是一個實證吧!有趣!)那廢墟的磚瓦下有各種蟲子,蜈蚣,蝎子,多腳蟲,豌豆蟲,小蛤蟆,打屁蟲,等等,墻角的草叢里還常有蛇出沒,但我們更感興趣的是蛐蛐,夏天里,我常去翻磚瓦抓蛐蛐。
? 那時候,從候補街口到糧道街口的這段路很窄,就像一條大巷子,只容得下一輛小汽車通過,極易出車禍,曾經有個老太婆在這里被壓死過,是早上去過早被壓死的,據說口里還含著油條呢。我聽到消息跑去看時,屍體已運走了,母親聽說后一再囑咐我出去時一定要靠墻走,別被車給撞了。好在那時汽車很少,更多的是黃包車。
? 從糧道街口到大街的這段胭脂路就寬多了。大街就是現在的民主路,當年叫做胡林翼路。胭脂路的兩邊也是廢墟,靠胭脂山這邊廢墟小一些,當年是賣藝,玩雜耍,討飯,擺算命攤,測字攤之類的一個雜七雜八的市埸。街對面是一片更大的廢墟,里面有些地方被人清理出來種上了菜,臨近馬路的地方搭蓋了一些鐵皮棚子,有人在那里賣各種舊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