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回顧:選擇 (十一) 情竇初開
第十二章:情書
相對于何嘉慧的懵懂,王凌云就成熟多了。他雖然也沒談過戀愛,但自小愛讀書的他,早已涉獵過許多愛情小說。好比沒有去過西天取經,卻看過《西游記》一樣。早早在心中樹立起旗幟鮮明的戀愛觀。一旦目標鎖定,便會奮起直追。
自樓遞邂逅何嘉慧后,王凌云即被何嘉慧那獨特的笑容所吸引。尤其是何嘉慧最后那驚鴻一瞥,顯然讓王凌云心生悸動。
悸動之余,曾幾次投以她友好的眼神,以示傳情,卻無甚效果,不知是他的眼神不夠傳情,還是何嘉慧愚鈍,無法解讀出個所以然來。幾次暗示未果,卻依然意志堅定,頗有劉備三顧茅廬,堅持不懈的精神。
有了精神上的自我鼓舞,追求的動力便不請自來。他開始有的放矢,雙管齊下。
除了在廣播室利用職位之便——第一次體驗到“官本位”的價值所在——大肆點歌寄情外,又在學習上主動與嘉慧探討問題,從而拉近二人距離。
外加從小喜愛音樂,在編詞譜曲上小有造詣,因此,課余時間,明目張膽地利用自己的特長,大顯身手,先是撰詞譬如:
風吹云卷山更高
月隱星移地自凹
夜深橋直水橫流
室內燈黃人依舊
眼前佳影靜中嬌
背后才子嘆逍遙
后自譜曲一首,待課間休息時間,取出淺吟低唱,以傳達心聲。諸如此類的自我彰顯,旨在引起何嘉慧的關注。
周末的一個清晨,晨曦明麗,涼風徐徐。王凌云走出自家飯店門口,準備騎車上學,突然看到何嘉慧正好從此經過。不禁一愣,隨后縱身一躍,奮起直追,絕塵而去。
后來,發現他家門口的那條馬路,是嘉慧從家里到華中的必經之道。因此,每逢周末上學前,他就會守株待兔,等待何嘉慧的到來。
這一周末,也不例外。他早早起床,洗漱后背起書包,就匆匆忙忙跑下樓。樓下,王母像往常一樣,早已為兒子準備好他愛吃的海南粉湯,安放于桌子上。
王凌云臨窗而坐,邊喝湯邊癡癡地望著窗外。不知不覺,便機械地喝光碗里的湯汁,粉條卻一根未動。王父雖然忙碌店里的生意,但只要看到兒子出現,他就會分神,默默地關注兒子的一舉一動。他納悶:平時兒子吃東西就跟他做事一樣,向來干脆利索??善曛苣┭a習這一天,就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他先用手臂碰了碰身邊正在勞碌的王氏,接著用眼神和下巴示意她去探個究竟。
王氏心領神會,二話不說,猝然放下手中的活兒,徑直走過去,看見兒子正在全神貫注地盯著窗外風景,不由也循著兒子的視線向戶外張望。道路上,除了車輛和行人流向不同的方向,此外,無任何新奇的事物。她及時收回視線,問兒子說:“云兒,今天的早餐不合胃口嗎?哎呀,你把湯喝完了,干巴巴的怎么吃得下,來,媽給你加點湯去。”
王氏不待分說,便端起碗徑自給兒子加湯去了。
王凌云被母親溫和的聲音打斷了思緒,愣怔了一下,才恍然發現自己光喝湯,忘了吃粉條。還沒來得及說不,就看到母親已把熱氣氤氳的粉湯又端到了自己面前,貼切地叮囑道:“有點燙,慢點吃,吃完了好上學?!?/p>
說完轉身自顧忙活去了。
王凌云連連點頭稱好。這時,習慣性的抬腕看表,發現剛才走得匆忙,那只黑色的電子表被落在書桌上。想爬上樓去取,又擔心自己一轉身上樓,就錯過了和嘉慧的“偶遇”。因此,毅然放棄上樓取表的打算。繼續憑窗遠眺。
當看到她的身影出現在街道對面的時候,他不假思索,刻不容緩,立即放下湯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出門口,擺出輕松自然的姿態,旁若無人地推起單車,再次洋裝偶遇何嘉慧。
一個周末放學后,王凌云心血來潮,邀約梁壯志一起驅車到母瑞山一游?;丶液?,雅興大發,搦管揮斥方遒,撰觀后感一篇,以便屆時投稿于學校廣播站,公布于眾。
想不到,下筆如有神助,不時,一篇標題為《走進大自然》的記敘文便洋洋灑灑躍于紙上。經精提細煉,反復修改后,默誦一遍,頓覺酣暢淋漓,而且直叫人心曠神怡。想自己當播音員這么長時間以來,第一次決定當眾朗誦自己的作品,激動不已。
雅興未盡之時,想起何嘉慧第一次沖自己莞爾一笑,記憶猶新。霎時萌生給其寫情書的沖動。以進一步闡明自己的一片真情實意。
提筆時,想起讀初一時的逸事:第一次給長相漂亮,成績又好的學姐寫情書,第二天收到其回信,警告說:“汝小小年紀,不專心學習,盡做些歪風斜氣之事,如有下次,定告知汝老師,望好自為知”,嚇得自己不敢再越雷池半步。如今回憶往昔,只覺得幼稚。
這次思想上顯然比以往成熟許多。但拿筆構思時,卻不由自主步了林雨翔第一次給susan寫情書遇到“三重水復疑無路”的后塵,不知所措。畢竟他所成熟的也只是戀愛觀,而不是經驗。
其實,情書好比作文,只要中心明確,語句順暢,皆可成章。但情書又不比作文,因為想讓收信人過目不忘,又能激起其愛慕的漣漪,就不光只是講究辭藻華麗,言簡意賅,還要意境新穎,寓意深刻。所以情書一旦寫成如作文一樣千篇一律,索然寡味的話,即使沒有遭到收信人的嗤笑,也斷不會引起對方的注意。
所幸“江朗”才未盡,幾經思索后,最終在暮色漸濃時“柳暗花明”。他借鑒林雨翔所倡導第一封情書最好是含蓄不露的詩的觀點,又借豪放派詩人蘇軾的《水調歌頭》,略施手腳,改詞套句,一篇《眼前佳人》便躍然紙上:
“紅顏幾時有,低頭看閑書,不知字里行間,窈窕為何義?我欲穿文鑿字,又恐深文奧論,才疏不勝研,咬筆思知己。轉俊頭,睜亮眼,無覓處,不免喪氣,卻回首,倩影現眉頭。人有七情六欲,云曉風吹四季,此事古來存,但愿緣起時,汝予皆相知。”
然而,對一個正義感十足的人而言,用別人的東西,哪怕假以借的名義,這種自欺欺人的行為,難免會心不歡情不暢。況且這詞論意脈生硬憋足,詩意也未必盎然;王凌云審視自己內心真實感想后,決定痛改前非——毅然刪除《眼前佳人》。另作新篇,興許會因經驗不足,才氣不壯而大有碰壁的風險,也心甘情愿。心情通暢了,詩興自然就翩躚而至。短短一刻鐘,心里話便壓軸脫穎而出:
未遇見你之前,孤單不在我的界線。
你偶然的出現,撩動我思戀的心弦。
我跳動的心,被你倩影所牽引。
每當凝望你抬起的雙眼,
溫馨自行涌入我的心田。
你的聲音不斷縈繞于我耳邊,
我的思念時刻勾勒出你的容顏。
王凌云覺得以上篇幅——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恰到好處。傾心默念幾遍,愈發覺得妙不可言。最后折好塞進信封。
可是他剛塞進信封,又猶疑地從信封里將之取出。打開再折,折了又打開,一會折成長方形,一會折成正方形,一會又折成三角形,反反復復,來來回回,不料初中學到的幾何形在折信上全部派上了用場。但還是覺得不美觀。最后還是覺得第一感覺最好,于是,按照最先折的方式封好寄了出去。
信封郵寄出去后,王凌云心里一片莫名的空虛。緊張和焦慮爭先恐后地乘空而入。漫漫幾天的等待中,他心神恍惚、忐忑不安。晚飯也吃得心不在焉,周身神經皆被調動來關注門口郵箱的動靜上。
這一現象被王父王母盡收眼底,以為是兒子受挫的體現,忙不迭關切地詢問。不想卻被兒子隱約其辭的一句“你們想多了,我沒事。”給搪塞了事。
王氏夫婦面面相覷,不知所措,只好作罷。
期間,意外的驚喜倒是有過幾回,卻是莫大的驚喜被莫大的失望所沖潰:所有信件都來自于筆友,內容也都是一些保持聯系增進友誼,云云。這反而增加王凌云急切盼望收到何嘉慧回信的焦慮。
一天晚飯后,王凌云獨自悶悶不樂地回自己臥室。王父不放心兒子,想找其談談,但又礙于向來和兒子之間沒有共同語言,久不溝通便產生一定的隔膜,因此,權衡之下,只好叮囑王母執行此任務,以便套出個中原因。
王母貫徹她對王父一貫馬首是瞻的風格,果真找凌云談了一回。莫不是一些看似關心卻無關痛癢的廢話。凌云心亂,聽不見去,索性說自己累了,想早點休息。王母無奈只好悻悻而歸,向王父喟嘆自己和兒子的交流遠遠不如與客人那樣運用自如。
王凌云怎么也沒想到,自己當局者迷,只是一味為自己的妙手偶得而沾沾自喜,卻疏忽了內容的另一個基本點——他只說出了自己的一片癡心,卻尚未提及何嘉慧對自己有何看法。
王凌云的疏忽恰好被何嘉何慧捕捉到了。
何嘉慧萬萬沒想到會收到王凌云的信件,受寵若驚。她拿著信,讀了一遍又一遍,如飲甘露,酣暢淋漓,臉上癡笑一片。待到冷靜時,方感到手足無措。畢竟有收信的喜悅就有回信的煩惱。
她在回信或者不回信間舉棋不定。若是回信的話,王凌云尚未提問,她何嘉慧又何以回答,不能此地無銀三百;若是不回信的話,又顯得有失于禮,褻瀆了凌云的心意。
實在想不出個好辦法,只好硬著頭皮,找何碧蓮商榷,她認為碧蓮博聞強記,一定能行,事情證明,碧蓮的見聞也只局限于書本而已。不過,書乃神奇之物,只要你涉獵到一定的知識,即便未曾經歷過,也會略見一斑:碧蓮讓嘉慧往信封里塞上一張空白信紙,寄出給凌云。
下一章:選擇 (十三) 相見歡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