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知者無畏,且讓我在這個題目下小動筆墨。像一個失心的人,我在這里已徘徊了很久,斟酌了很久,也惆悵了很久。情竇初開的少年要把他人生里的第一封稚拙的情書交給他心中暗戀的女孩一一是我此刻的惶惑。如果你路經,請繞行一一我的淺薄,惹你生氣,或讓你深自嘆息,都會令我無地自容。
我的寫,只想借著摯愛的名義,撫慰自己的一片赤誠的私心。
是的,讓人說不完,道不盡,看不厭,有著撼人心魄的藝術魅力的曠世名著,就是那部婦孺皆知的《紅樓夢》。而貫穿小說始終的寶黛愛情歷經百年、追魂攝魄,又讓多少讀者為之流下不能自已的眼淚,而我,是其中的一個。
生于封建大家族的貴族公子賈寶玉歷經“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緣”的愛情婚姻悲劇,目睹了“金陵十二釵”等女兒的悲劇人生,親歷了貴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巨變。他追求心靈契合的愛情,全然不顧家族的利益,也不按傳統道德的要求,去選擇長輩認可的封建淑女。他對黛玉深摯的愛情是那樣的宿命超常,讓人讀來潸然淚下。
林黛玉,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情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一個美麗自矜、才思敏捷的貴族小姐。內心真摯熱情,卻不善于掩飾自己的言行,常用“比刀子還厲害”的話語投向庸俗與虛偽,以至被一些人認為“刻薄”“專挑人的不好”。天性里對權勢的蔑視與對自由的渴望,讓她成了寶玉生活中唯一“知哀”的心靈知己。遠離故土、寄居舅母家中的她,將少女的憧憬寄托于與寶玉的愛情,而這愛情給她帶來了更多的眼淚,更多心碎的牽掛,她沒有因處境的不幸而放棄對愛情的追求,但也無法戰勝惡勢力和封建婚姻制度對她的威脅。就這樣,一個貴族小姐,在愛情破滅時,只有焚稿斷癡情,在無比的絕望里離開這個世界。
寶黛愛情帶有一種超越常情的宿命。第三回寫寶黛初次見面,兩個人便一見如故,黛玉一見,便吃一大驚“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而寶玉看罷,也道:“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如果說這還不算異樣,但接著寶玉就問玉、摔玉,登時發起癡狂病來,直鬧得黛玉“淌眼沫淚”,并說:“今兒才來,就惹出你家哥兒的狂病……”寶玉見別人何嘗這樣問過,這樣摔過,這樣癡狂過?為什么偏偏一見黛玉就如此異于平常?兩人那份前生注定的緣分就真超常了。那份相互的震撼、相互的沖擊,初次見面內心深處就掀起的莫名的激動與波瀾,真應了那句“不是冤家不聚頭”的偈語。
封建制度下的婚姻是不自主的,而真正的愛情卻從來都是出自自己真心的選擇。寶玉與黛玉,更是如此,他們愈來愈明確地選擇了對方,卻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在可聞可觸的愛情故事背后,還有一個奇異的、隱隱綽綽丶令人匪夷所思的神話故事呼應著男女主人公的命運。
“只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這絳珠草始得久延歲月。后來……得換人形,竟修成個女體,終日游于離恨天外,饑則食蜜青為膳,渴則飲灌愁海為湯。只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便郁結著一段纏綿不盡之意。恰近日神瑛侍者意欲下凡造歷幻緣……但把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
多么宿命超常的情緣,多么奇異而撼人心魄的還淚故事。僧人說起這個故事“此事說來好笑,竟是千古未聞之罕事”道人聽罷,發表感想“果是罕聞”“實未聞有還淚之說。”無疑,這神奇的還淚之說賦予了寶黛愛情異樣的宿命之美,它是深摯動人的,是感情的幻化,是對寶黛愛情悲劇的一種無可解釋的解釋,它讓寶黛愛情綻放出了絕無僅有的情感光華。(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