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本段講了“緣木求魚”的來歷,本末倒置的危害,以及如何修身治國最重要的方法,經典。
抑王興(發動)甲兵,危(使危險)士臣,構怨(結怨)于諸侯,然后快于心與?”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將以求吾所大欲(大愿望)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王笑而不言。
曰:“為肥甘(肥美的食物)不足于口與?輕暖(輕暖的衣服)不足于體與?抑為采色(艷麗的顏色)不足視于目與?聲音(美妙的音樂)不足聽于耳與?便嬖(身邊的寵臣)不足使令于前與?王之諸臣皆足以供(提供)之,而王豈為是哉?”
曰:“否。吾不為是(這些)也。”
曰:“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擴張)土地,朝秦楚(使秦楚來拜),蒞中國而撫四夷也(君臨中國安撫四夷)。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b>
(王)曰:“若是其甚(極端、嚴重)與?”(竟有這樣嚴重嗎?)
曰:“殆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后災。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后必有災。”
曰:“可得聞與?”(可以聽你說說嗎?)
曰:“鄒人與楚人戰(鄒國小,楚國大),則王以為孰勝?”
(王)曰:“楚人勝。”
曰:“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海內之地方千里者九,齊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異于鄒敵楚哉?蓋(同“盍”,何不。)亦反(返)其本矣。今王發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賈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途),天下之欲疾其君(控訴君王缺點)者皆欲赴愬(同’訴’)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后災,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后必有災,何不返其本矣!
在知乎上截取了一些生活中那些緣木求魚,本末倒置的事情:
1、上課不聽 晚上熬夜 周末補課 自以好學
管不住嘴 假意減肥 正餐不食 零食不斷
逛逛知乎 假意學習 實則消遣 浪費時間
買書不看 全為裝逼 高價護眼 電腦手機
沒有在正確時間做正確的事情是遺憾
錯誤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就是本末倒置
2、#取悅他人型社交#卻忘了社交的本意是服務于自己。
3、覺得孩子的衣服還沒穿就小了,丟了可惜,于是又生了一個。
4、我想嫁給我愛的人,我想成為他的最優秀的妻子,于是我努力學習操持家務,清潔,整理,烹飪。
可是,當我具備了這一切的技能之后,卻有人對我說,他們想要娶我,因為我會是一個優秀的,符合要求的妻子。
而不是因為愛。
5、生氣的時候不說,積攢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一起發脾氣。周圍的人反而覺得我脾氣不好,根本不覺得我平時有什么忍讓
6、買了個小米手環,本來是想設定目標,督促自己多走路多運動。
結果為了微信運動上的排名,每天開始練習甩手←_←
7、在電腦前一動不動地看了頸椎腰椎保護系列文章三個多小時。
然后做了一套五分鐘的“頸椎操”。
好酸爽的咔吱咔吱響聲。
8、來知乎學習,后來發現學習還是要自己腳踏實地的學,而不是來這學一些碎片化的東西,知乎,就是用來玩的。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