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4.23世界讀書日,和大家分享一本最近特別喜歡的書《好好學習》。書作者成甲,被邏輯思維評為“全國最會學習的人”,而研究認知思維并不是他的主業,其實,他只是一家旅游規劃公司的創業老板,正基于此,才使得他的分享沒有內容保護,只有傾囊相授的滿篇干貨。
? ? ? ?我們,從小到大讀書學習,可學習到底為了什么?學習是為了解釋問題,解決問題,最后預測問題。那學習到底該學些什么?是滿屏的朋友圈鏈接還是書店新書架上的暢銷書?關于這點,成甲會告訴你,他的無數次啟蒙都發生在那本閃爍著智慧光芒的《窮查理寶典》——親,你要知道,復雜的世界由簡單規律決定,學習復利效應、概率論、進化論、二八法則、系統思考論、黃金思維圈等臨界知識,才能鋪墊我們的底層邏輯,四兩撥千金,建立一套應對世界的行知框架。
? ? ? 找到了學什么,當然就是怎么學。刻意練習(源頭知識點在《刻意練習》這本書中),輸出倒逼輸入,大家都在講。可它們為什么重要呢,這是因為提升自我,就得打破學習舒適區,多讀些高于你能力界限的書,慢慢讀,多幾遍讀,這樣也好過讀了上百本貌似舒服快感,其實無甚突破的書。
? ? ? 至此,作者還沒亮出他的最后利器,這把利器也是我強推此書的原因。六年來,作者堅持早起晨修,例行每日2小時反思,這就等于把自己當成了一本問題之書,記錄日常,清點習慣,之后在每個成敗經驗中得出盤根錯節的關聯甚至規律,從而形成完全屬于自己的,又能將經驗范本對標普世智慧的行事風格。
? ? ? ?這么講似乎還不夠讓人信服,為什么我們常常行動了,卻總是原地踏步,原事犯錯,為什么我們讀了那么多書,懂了那么多道理,卻仍然好不過這一生,這正是因為我們在計劃、行動、反思、再行動的閉環結構中,忽略了反思的重要環節,而這個環節恰恰是隱藏在人與人能力高下背后的關鍵方法論!!!每個習得的知識點都應當通過實踐得以成立,通過反思得以內化,直到它成為你血肉的一部分,這才是我讀我行我成長的完美曲線啊!
? ? ? 內容時代已到來,不要再說知識有個毛用,那是因為我們還沒利用好知識的力量,正是生而有涯學無涯,我學習我快樂,祝大家讀書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