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節回婆家過年,婆婆扯著要辦慢性病保險的因由,到現在還沒回來,因為女兒還小,也就只能留在了老家。作為媽媽,除了對女兒的思念,我更是對婆婆這種沒有同理心的行為感到生氣,尤其是剛開始那段時間。但到了今天,女兒不在身邊已經三十九天了,又有一些新的想法從腦袋里冒出來,當然,對孩子奶奶這種做法的不齒是不會變的。
首先,我終于明白了之前在書上看到的一句得道悟禪的大師說過的話:“禪,就是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是的,對于現在的處境,老人不回來已成定局(就不說她如何找出各種理由來吧),如果自己整日擔心,對遠在老家的女兒沒有任何幫助,而且會讓自己心情更焦慮、對老公及老公的家人有更多抱怨,自己的生活肯定會不在狀態,所以最恰當的姿態是全心全意活在當下,既然女兒不在身邊,她有老人的照顧,那我這個一直陪在女兒身邊近三年的媽媽,就暫時歇一歇吧,安下心來好好享受獨居的生活,畢竟這樣的機會不多。于是最近,尤其是這兩個周末,我給自己安排看電影、看書寫讀后感、聽網上課程,最近也開始練瑜伽了,心情放松不少,即將到來的清明小長假,我給自己安排了一場說走就走的云南行。而且我已經決定,如果以后老人再帶孩子回老家,我隨時可以很開心得犒勞自己一次一個人的遠行。
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放過自己,不鉆死牛角尖兒,專注于當下,把自己可控范圍之內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
第二的感受就是我一直吃飯吃太多了。老人在家的時候,一日三餐很規律,在飯桌上的氛圍中很容易吃多,現在兩個人在家,早飯我吃得很簡單,一碗五谷磨房的營養糊糊和一片面包,半個上午再補一根香蕉,比之前吃得少多了,但也不覺得餓。周末的飯菜會相對豐盛,但我晚飯會控制得比較好,就這樣,沒有刻意減肥,只是因為沒老人照顧,我的體重現在恢復到曾經的最低,94斤。所以,我在反思,維持我正常工作生活的消耗量,應該就不需要那么多熱量(尤其是公婆在家喜歡做面食),自己是依照慣性,吃太多了。所以,利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無意中調整自己的飲食,也是真心不錯的契機。
最后,孩子真的不是奪走我們時間的理由。因為剛剛從老家回來、女兒不在身邊的那兩周,本是多了很多自由時間,但自己完全沒有多做什么有意義的事兒,卻因為時間忽然變多人卻變得更懶散了。好在后面三周里,開始做了調整,現在已經能量滿滿啦。
寫到這里,我在想,雖然對這件事的不滿還在,但生活中每一次的不快、每一次小小的挫折,對自己也是一種成長的機會。
一定要記得: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