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主要產于云南省的西雙版納、臨滄、普洱等地區。普洱茶講究沖泡技巧和品飲藝術,其飲用方法豐富,既可清飲,也可混飲。普洱茶茶湯橙黃濃厚,香氣高銳持久,香型獨特,滋味濃醇,經久耐泡。
以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的云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并在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藝制成,具有獨特品質特征的茶葉。按其加工工藝及品質特征,普洱茶分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兩種類型。
元朝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來寫成漢字,就成了“普耳”(當時“耳”無三點水)。普洱一詞首見于此,從此得以正名寫入歷史。沒有固定名稱的云南茶葉, 也被叫做“普茶”逐漸成為西藏、新疆等地區市場買賣的必需商品。普茶一詞也從此名震國內外,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朋友無法準確區分普洱茶中的“生茶”與“熟茶”,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一下普洱茶“生茶”與“熟茶”的區別吧。
普洱茶的“生茶”是采用傳統工藝所制得的普洱茶,其本質屬于綠茶,制作過程為鮮葉采摘、殺青、揉捻、曬干,就制成了生散茶,把曬青毛茶高溫蒸,放入固定模具定型,再次曬干后成為緊壓茶品,也就成了生餅,或各類型的磚、沱。普洱茶生茶餅顏色以青綠色、墨綠色為主,部分轉為黃紅色。湯色以黃綠色、青綠色為主,口感強烈,較刺激,性寒。飲用濃的普洱生茶,會使人神經系統高度興奮,出現心慌氣促,心率加快等“醉茶”現象。一些胃酸缺乏者、慢性胃潰瘍的老年患者,如果長時間喝做出來的新普洱茶,則可能會有不良反應,如腸胃不適等。普洱生茶需要放置積藏,讓其在空氣中慢慢陳華發酵,方得普洱茶之韻味。
普洱“熟茶”為黑茶,其制作過程為先通過鮮葉采摘、殺青、揉捻、曬干制成生散茶或曬青毛茶。曬青毛茶再經人工快速后熟發酵、灑水渥堆工序,就形成熟散茶。普洱熟茶色澤為黑色或紅褐色,湯色發酵程度輕者多為深紅色,發酵程度重者以黑色為主,滋味濃厚水甜,幾乎不苦澀,耐沖泡。沖泡出來的茶湯口感盡量去接近生茶陳放數年后年的效果。
另外關于普洱茶,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普洱茶采用“渥堆”發酵技術,1973年始重新進行嘗試,1975年人工渥堆技術在昆明茶廠正式試制成功,從此揭開了普洱茶生產的新篇章。因此市面上存在的生產日期在1975年之前的熟普在采購時就要擦亮雙眼了。雖說普洱茶越陳越香,但也要注意存儲的條件,保存得當才能保留其品質。而普洱茶作為易消耗的茶飲存在,對于我們而言要根據自己的體質選擇適合喝哪種普洱茶,適合自己的體質,喝的對味才能對我們的身體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