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林悟道《金剛經》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第四章
道理就是這樣,但人類不聽,所以痛苦不斷,這也是佛法存續的原因。現在山清水秀的鄉鎮反而成了中國幸福感最高的地方,這就是人類與自然和諧的結果,身心愉悅了,才是最大的財富。這一點也是佛祖如來傳揚佛法結果,它改變了人們追求的對象,從物質變為了精神,也改變了人們滿足追求的方式與方法,由無節制的索取自然,變為了與大自然和諧共存,利用自然的創造力,獲得人類所需的生活物質,并通過與大自然融合共生,創造人類的精神食糧,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中華文化的精髓《周易》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就是人類通過觀察自然體會到的道理。《道德經》更是一部闡述“無為法”的經典,是中國古代經典的萬經之王,對中國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經是真的,被世人念歪了。理是明的,被世人遮蔽了。道是存在的,被世人遺忘了。
佛祖如來講此真經就是要世人尊道循理,感悟人生真諦,明了世間真理。用佛法解釋這個“道”就是宇宙間無為法,這和道教與儒家的核心思想“道”是一個意思,道教的“道”側重于自然的道,儒家的“道”側重于社會的道。“理”就是離相常住菩提心,破相降伏妄念心。上乘佛法講到這里,須菩提為了更好的在世間傳揚佛法,讓佛祖如來給此經起一個名子,并告訴弟子應如何受持奉行?佛祖如來就告訴須菩提:“因乘坐如此堅利的妙法智慧之船,能到達安樂之彼岸,所以此經就叫做《金剛般若波羅蜜》這個名子,你們應該依法奉行。”
“金剛般若波羅蜜”梵文釋義為以能斷金剛的智慧到彼岸。《金剛經》的基本意義是說,以金剛般若的無堅不摧,無障不破的智慧對治一切虛妄執著,達到對實相(真實情況)的理解,看清事物的真實,感悟人生的真諦,明了世間的真理,得到解脫到達彼岸。“金剛”為最剛硬之物,百煉不銷,能斷萬物,以此比喻大智慧,能斷除人的貪念惡習和種種顛倒妄念之見,般若的意思是明見一切事物及道理的高深智慧,波羅蜜是到達彼岸的意思。佛教運用“金剛”來形容佛法的堅固和能夠破斥外道,而不被外道所破壞。由于世人認虛為實,認假為真,所以頑固地執著自我和外部客觀的世界是真實的,由此造作無量無邊的身業、口業、意業,并且受這三種業力的牽引、拖累,以致經受不可言狀的種種痛苦,始終無法獲得自由和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