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我發展時,并不是完全依靠所有條件向前推進。而是在看到一個目標時,再往回拆解,觀察到底有哪些條件需要湊足。
完成目標的捷徑就是方法論。找到方法論本身就是捷徑。目標感就是對方法論的感覺。
對于這件事,他有經驗和想法,但是沒有形成方法論。一旦能把某些東西整理形成方法論,這件事情就能被極大的優化和提升。
對于事請,如果在經驗和技巧基礎上,形成方法論,這件事情就能被極大的優化和提升。其實每一項工作都能總結出方法論,方法論的總結是基于對目標本身的深度理解,才能總結出來的
對目標的焦慮源于我們對意義感的追求和對效率的焦慮。
效率焦慮就是我們不怕辛苦、不怕做不好,但是最擔心自己選擇錯誤,讓接下來的時間因為選擇錯誤而耽誤發展的效率。
在職場上、人生中,其實我們都在追求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求生存。總要每個月有口飯吃,才能活下來,才能立足。生存是每個人都追求的第一件事。除了生存以外,第二件是對于意義感的需求。
這兩件事情其實都是目標。有時候,我們對于兩件事情的追求會錯位。即追求生存目標但意義感比較少,或者追求意義感但不太能幫到生存。
對于目標,我們會分長目標和短目標。在講長目標階段時,一定會涉及意義感,意義感就是人和一個遠大于自己的意義系統連接。對意義感的追求,其實是想把自己放到一個更大的意義感里面。
有時覺得自己的工作做下來之后沒有什么用,也沒有什么意義。因為在那個職業背后,沒有去跟一個更大的價值連接,只是工具人。
目標感會和時間相關,時間管理的本質背后是對目標的管理。你想干什么?你想完成什么?你想收獲什么?這些時間管理都和目標感息息相關。
目標感從時間角度來講,只要我們一直對現實保持著不滿,我們就充滿了目標感。我們特別想知道世界到底是什么樣子的,我周邊的環境、親密關系都是什么樣子的。我應該怎么對待他們?我應該怎么在兩者之間去設置目標感。
這里面可以分成兩項,一個是周圍什么樣,一個是我怎樣對待。而這是兩件事,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目標感。
第一,目標所有的盡頭都是人。目標永遠是為人服務的,無論對自己還是對別人。
第二,真目標都是從自我推出來的。
真目標是從自我而來的,它真的是你想要的嗎?它是你本人的需求,還是你老板的需求,還是你的職業需求?
如果你缺乏自己的目標,可能會處于一種工具人狀態。
工具人最核心的狀態是他們沒有自我需求,對于自我的發展是沒有明確的需求的。工具人只是跟著大環境和他人要求在走。
破圈,實際上是你的特色,你的獨到自我里的一些普遍價值被更多的人接受了的話,你就破圈了。破圈不是說你要干特立獨行的事情,反而是要干一些很普通但非常有價值的事情。
你在破圈之前要看到的是他人的目標。你提供的產品就是他人目標的價值。就是說我得能看懂別人的需求是什么,別人的目標是什么。他要完成的目標有所缺,而我提供的產品剛好能滿足那個缺口。這就是這些目標的價值。這個過程就是在幫你破圈。所以要想有價值的話,你一定不要隨大流,也不要特立獨行。
隨大流的話,你就跟所有人一樣,被淹沒了。特立獨行的話,你可能會做出一個別人不能接受的東西。真正有價值的是做自己,做自己本來就是一個很獨特的存在。這個價值的來源是它很真實。價值來源于你做自己之后的差異對比。因為能做自己的人太少,他們跟你之間是有差異對比的。
破圈本身是沖出去嗎?可能是,但是沖出去是因為知道或者會了什么嗎?一定不是。怎么才能真正產生破圈?破圈是因為某些特點、優勢,能把別人吸引過來。破圈很可能不是自己破,而是因為你找到了自己獨特的定位,找到了真實的自己和別人的目標。別人參與了你的某些事情,而這個事情往往又是你擅長的,或非常有動力做的。所以破圈不一定是沖出去,有可能是別人進來。
圈子是在下一群人目標感的定義。一群人在共用一個目標感的系統,所有人對于某一個目標感是有共識的。破圈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是在一個范圍更大的共同目標中,打破所有人共識,站在一個新的層面上看待整個事情。你突破出去,或者是把某些資源拉進來,也是我們所說的一種破圈。
如果你能讓別人突破圈子過來和你合作,那有可能是有價值的破圈。所以,圈子是在下一群人目標感的定義。一群人在共用一個目標感的系統,所有人對于某一個目標感是有共識的。破圈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是在一個范圍更大的共同目標中,打破所有人共識,站在一個新的層面上看待整個事情。你突破出去,或者是把某些資源拉進來,也是我們所說的一種破圈。
第三,湊齊條件,然后倒推結果才是需要被設置的目標。
不確定的意外會隨機會我們浪漫,但是目標會給我們發展
長短目標的追求可以用四象限緊急和重要來表示。
凡是緊急的一定是短目標,凡是不緊急的都是長目標。
既緊急又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呢?這種事情往往是難題。對于難題我們應該怎么辦?解決難題的方式只有有一個。就是有一個解決一個,千萬不要堆積難題
重要不緊急的事情就會變成課題。因為它是長期重要的事情。如果它會跟隨你很久的話,就不是簡單的解決問題,而是有意義的人生課題
如果想把課題解決掉,就需要安排精力。因為難題太多了,我們根本沒有時間去解決課題。我們需要安排精力去干那么不緊急但重要的課題,這也會是人和人之間的分水嶺。
對于那些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我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拋棄它,但是如果回到職業發展角度上來看,很多不緊急不重要的事情會有潛在機會,是值得安排一點點時間去做探索的,只不過它不值得很多時間。
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應該怎么干?因為它對我們來講根本不重要,于是它形成了干擾。應對干擾應該干什么?授權,直接授權出去。把這件事情交給別人干,這個東西不值得讓你浪費時間
短目標要形成方法論,長目標要是真課題
短目標更多的是用責任的形式出現的,而長目標是要和一個遠大于自己的意義系統連接。
對于短目標,我們可以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我們要把待解決的問題本身定住。
把待解決的問題定住,其實就是在考慮答案的時候先考慮問題本身的價值。這件事情究竟可以提供什么樣的價值。我們怎么才能把問題本身給定住,能夠在有了問題之后再堅決的解決。這就是我們能不能給自己做出一套“產品”。
什么叫自己的產品。比如,公司老板讓你是去組織一場會議,此外讓另外一個同事也組織一場會議。你們倆組織會議的水平完全不同,最后的效果也不同。在老板的眼里,他能看到的就是你們倆做會議這件事的產品有巨大差異。如果我給你發個郵件,你給我回個郵件,回郵件也是你的產品。
跳出工作,回到生活中看一下。如果你帶著家里人旅游,或者出去聚餐,這也是你的產品。它依然是你在向一群人表示,你會如何干這件事情。而所有這些都是我們在解決短目標的問題。一旦形成屬于自己的產品,就會有自己的流程。下次再碰上這樣的活動,你的產品就會發揮作用,而你的短目標難題不會占用你太多的時間。
如果想更深一層的話,我們可以給自己再提一個要求。比如產品要厲害到什么程度。
第二個短目標是我們不但要做出自己的產品,還要打出自己的標簽。組織會議也好,組織家人出游也罷。你能不能形成一個自己的風格?如果會議的組織要求是強互動型,你在那時能不能打出你自己的標簽?
我們在處理短目標時,給自己做出產品的同時還要打出自己的標簽。做出自己的產品,打出自己的標簽。這兩項都是幫助我們去完成短目標的。
長目標第一個要看到的是問題價值大過于答案。因為我們能提出好問題本身就是一個方向性的導向,我們就有了一個方向了。好問題標準只有一個——它是真問題。好問題的答案其實不是固定的,甚至是沒有答案的,如果是有明確答案的問題,問題和答案本身都被終結掉了。
第二個點是探索你的課題是什么。
我們和道路之間,總有一方要定義對方。如果是道路在定義我們的話,我們就需要找到一個有意義感的道路。我們不是不可以被道路所定義,但我們要清除那些意義模糊的道路。如果我們找到一條充滿了意義感的道路的話,我們就走這條道路。但是如果我們沒有找到這樣的道路,我們一定要自己定義道路。如果是自己定義道路,我們需要深度自查,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要去尊重內心深處的想法,不去猜測世界或者對方如何,內心深處要什么就把它表達出來。如果外界和對方能接受的話,我們就互動。接受不了的話,重新找適合我的環境。
我們身上的資源都有限,無論是經驗、時間、錢、信息和人脈等等。我們把所有這些資源集中在什么地方,這個地方就是我們可以集中資源去優化的點。
不管是在職場上還是生活中,如果下個月你只能干一件事情,你會做什么?或者把你關在一個地方一個月,你只能干一件事情,你會做什么?這件事情就是你可以集中資源優化的點。
第三點,學習讀書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腦子里裝更多的東西嗎?我們獲取更多知識的意義在哪?它的意義一定不是把頭腦變成圖書館,也不是為了讓我們知道更多,而是讓我們的人格、體驗、決策在這樣一個高密度的時間里集結,用最高效的方式去體會各種各樣的人生。
讀書、學課、聽直播、上訓練等等所有的事情也是讓我們去深度體驗另外一種我們可以具備的狀態。而你會帶著這個體驗回到你的課題中,進入你的長目標。根據這個去觀察你到底需要什么,想重視什么,什么是完全可以放棄。
放棄這件事,我們在過去非常難做到。但當你看清了長目標,有了課題之后,就會知道資源有限,需要聚焦。我是不是什么都能得到的,放下這樣的貪念和執念之后,我們才看到了長目標的角度。我知道了我要追求什么,要去探索什么。因為長期不變而值得堅持。我們不是要堅持一個長期不變的東西,而是我們發現了什么?是因為長期不變,它的不變才值得我們堅持。
有一個小工具,叫做即刻突破行動
你明明知道有一些事情要做,但是你沒有做。我們用設計即刻突破行動的方式來幫助你去做這件事情。比如,你一直想去看某本書,但一直沒有去看。然后,我們用即刻突破行動在今晚先翻一下目錄,明天再開始讀這本書。
持續突破行動是什么?它說的是我們要找到一、兩件特別簡單的事情,只需要花一點點的時間和精力每天或每周做。時間久了之后,它就具備巨大價值。
就算是你每天都會去做的事情,只要能夠去尋找其中的意義,并且堅持做這件事情,這就是持續突破行動的目標感。持續突破行動是給大家的一個新的小工具,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各自的職業或生活設計出屬于自己的行動。只要這件事情足夠簡單,并且能夠長期堅持,就一定能產生這方面的價值。
第一句是沒有地盤,但是你有方向。
第二句是沒有敵人,但是你有對手。
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并沒有地盤,我們不需要用地盤來限定自己。雖然我們的地域很廣,但是我們有方向。在你職場上也一樣,你并不只是擁有1個地盤,在職場上你有著極大可能性。你清楚自己應該朝哪發展,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所以說沒有地盤,但是你有方向。
第二句說的是沒有人會和你作對,使一些讓你難受的招數讓你花時間去應對。但是我祝你一定要找到你的對手,因為你可以在跟人博弈的過程中收獲一些東西,跟別人進行比試和學習。或者是拋棄了他們的某些觀點,更加堅定自己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