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醉過。
好吧,這句話說的有點為時過早。撇開初中時為一個女孩醉過一次,此后我都沒有讓酒精沖潰過我的理智堤壩。顯而易見,對于醉這個事本身來說,我的態(tài)度是曖昧的。
它需要有足夠的安全感,需要溫柔的目光,需要一個清醒的肩膀——總之,它足夠吸引人,但也有諸多限制加身。但同時我又十分抵制它,我有一個酒鬼父親,這一重身份貫穿了我整個人生軌跡。無休無止的爭吵與和解,無能為力的狼狽身影,來路不明的奇異目光,這些持續(xù)的片段仍在我腦海中歷歷在目。所以,我不會允許自己醉。它帶來的可能性只有兩種:一是孤立無援的狼狽,或是寵溺安撫你的懷抱,然而前者才是常態(tài)。
但如果你問我為什么要喝酒。
「因為我想」,我如是說道。雖然這么說有點拽,有點不可一世的不恭,有點像醉后的無理蠻橫,帶著懶得解釋的意味。但這個定式在愛情里也同樣適用,你問對方喜歡自己哪兒的時候,他也往往道不出所以然來解釋這種隱秘的感受,他會說:「因為喜歡」。
這種非常私人化非常隱秘的感受,全憑原始意愿驅(qū)動的行徑,是無法加之贅述的。
我不知道自己喝酒算不算頻繁,但夏天一定是多發(fā)時段,通常是在夜晚,因為那時風(fēng)很溫柔,光線也朦朧失焦。一般是在打完球后擼串的燒烤攤上,或是春風(fēng)沉醉的松軟草地上,也可能是放著電影黑暗房間里。
有時候有人相伴,也有時候是只身一人。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非常享受微醺的狀態(tài)。它讓我在大步向前的急迫日子里舒緩神經(jīng),讓我在麻木失意的日子里重拾可愛,讓我卸下堅硬刺人的防備,讓一切平時沉默卻又想說的話語自然而然地傾瀉而出。
所以我不提倡喝醉,我也抵制勸酒文化,因為這樣非常social,非常無聊。全憑樂意,千金難買我樂意。以我現(xiàn)在的人生閱歷,喝過一些酒,唯獨不愛白酒,我總以為白酒是不需存在的。作為理科生,聞慣了實驗室里酒精的味道,一聞到相同氣味,便會想到細(xì)胞分裂,就會想到生物標(biāo)本。
我們大多不挑酒,但我們挑一起喝酒的人。
如果我在你面前喝出了些醉態(tài),甚至喝到有點臉潮泛紅的狀態(tài)。那一定是我非常地信任你了。因為我不介意自己一些犯蠢的高光時刻暴露在你的面前,會說一些特別蠢的話,會做一些中二的事情。
那時我話會有些多,可能會天南地北侃侃不休,會喊出「香哥無處不在」的中二口號;那時我所作為會有點傻,可能會在電瓶車后座逆著風(fēng)放聲高歌,會因情感悸動而悶聲哭起來,也會和你說:可能你得握緊我的手,免得我去破壞治安。
一個合適的酒友的重要性在此刻就凸顯出來了,首先要有的聊,其次要有愿意陪你胡鬧的可愛特性。
只有一點我很確定,我沒有醉,我很有理智。只不過此時我不需要理智,理智就應(yīng)該留在那些清醒無比的時間里,中二才是喝酒的特質(zhì)。
這樣一種狀態(tài),是我極其享受的一個狀態(tài)。它處于清醒和昏迷的交界處,它殘存一絲理性,同時保有迷人的感性。讓人極度舒服,讓我處于一種可持續(xù)的放松狀態(tài),慵懶的倦態(tài)把我緊緊包裹住,讓我變成一團(tuán)絨絨的毛球。
也有朋友說過,我微醺的狀態(tài)看起來很溫柔。沒有鋒芒,也沒有失意,像是樂意被順毛的小狗。我知道這不僅是酒精所帶來的狀態(tài),而是身邊真的有非常好的人陪伴著,附加的酒精遠(yuǎn)沒有這種安全感更讓人感到心安。
不回頭,不東張西望,什么事在此刻都不成問題。將來破事和往日屁事全都扔在一邊。樂意相信日子真的會慢慢好起來的。
如果我問你「來一杯嗎?」,不用有任何心理負(fù)擔(dān)。
我只是想讓這個世界變得可愛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