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后,老公拿著手機,閑著無聊,刷著新聞八卦。看到某位名星掙著中國老百姓的錢,國籍卻是外國的,老公生氣嘴里憤恨的罵著。
我手里正拿著書,津津有味的讀著,這是一本由美國作家莫提默.艾得樂和查爾斯.范多倫聯(lián)合編寫的《如何閱讀一本書》。在這本書中作者就提到如何公平,公正的看待一本書,怎樣才是真正的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觀點。
我們生活的世界沒有任何人或事物是無懈可擊的。對待一個人或某一本書都要有端正的態(tài)度,正確的去評價,這樣的評價才是公正,客觀的。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作者對于公平,公正的評論一本書有了詳細的論述。
一,公平,公正的評論最基本的原則。
獨立思考是我們最基本的一種能力。沒有獨立思考的人就沒有學習的能力。“人云亦云”,則說明一個人對事物沒有判斷力。在職場中可以獨立判斷的人就是那個可以脫穎而出的人。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公平,公正的判斷呢?
01,受教是一種能力
培根曾建議讀者說:“閱讀時不要反駁或挑毛病;也不要太相信,認為是理所當然;更不要交談或評論,只要斟酌與考慮。
沒有一本書可以做到無懈可擊。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學到你不知道的知識,哪怕只有一點點,對你來說也是有收獲的。
這一點點的收獲也是作者付出的辛苦。因此端正的態(tài)度是必不可少的。
02,急著下定義,有失真實
在你對一本書沒有弄懂之前,不要輕言這是一本好書或不好的書。或者說作者的觀點是錯的還是對的。
對于這一方面,弄懂一本書是關健。如果沒有做好這一步,妄下定論是一種自我行為,也是不可取的。而且這樣做的后果有缺真實性。
關于弄懂一本書的方法,找到一本書的關健字,找到書的主旨,對弄懂一本書很有幫助。
書的主旨也是書的提案
03,書中的內容和你原有認知不同,就是你最需要知道的
我們常說學習,學習再學習。新知不斷代替舊知,擴充舊知。再學習的過程就是你提升的過程。對知識的不斷外延,你才可能進步,知識體系的建立也是在這個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
我們閱讀一本書,弄懂并不是主要目的,使之升華,建立自己的知識框架才是閱讀之根本。
在你完全吸收書中精華后,你就要做以下改變了。
二,在書中作者介紹了怎樣做可以打破原有認知,讓你的知識可以外延
(1)作者的知識有限
多閱讀與書相關聯(lián)的書籍,擴充原有知識。
(2)找出你不認同的觀點
這里你要有充分的證據(jù)證明觀點的對錯與否。
(3? 認為作者的邏輯有問題
在這點上你需要慧眼觀察,一本好書是不會出現(xiàn)這樣錯誤的
(4)? 對于作者論述,如果你認為不夠全面,可以加以補充說明。在這個說明中,你需要有充分的論證。
以上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對閱讀的知識有了重新的定義。正確打開書的方式,良好的心態(tài),對知識的渴求,理性的判斷都是必不可少的。
也讓自己在閱讀的同時得到升華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