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那是高考前的一個下午,老師給我們推薦并在教室的投影儀上播放了這個電影,在那個爭分奪秒、時間猶如生命的高三,在那個緊張復習、疲憊的高考前,看一部電影自然成了最奢侈的事情。
現在回想,那是多么有勇氣的老師啊,那一年里,我們在那個五六線的小縣城里的高中灰頭土面,琴弦緊繃,我們的周圍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在這個唯學習論的當口,敢于給我們準備這意料之外的驚喜。
那是第一次看到這部電影 ——《中國合伙人》 。
影片講述的是,20世紀80年代,三個懷有熱情和夢想的年輕人在高等學府燕京大學的校園內相遇,從此展開了他們長達幾十年的友誼和夢想征途。出生于留學世家的孟曉駿(鄧超 飾)渴望站在美國的土地上改變世界,浪漫自由的王陽(佟大為 飾)盡情享受改革開放初期那蓬勃激昂的青春氣息,曾兩次高考落榜的農村青年成東青(黃曉明 飾)以孟曉駿為目標努力求學。
三個人共同追求心中向往的“美國夢”。然而三個好友最終只有孟曉駿獲得美國簽證,現實和夢想的巨大差距讓成東青和王陽倍受打擊。偶然機緣,因在學校私自辦學被開除公職的成冬青在王陽的幫助下辦起了英語培訓學校,開始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在美國發展不順的曉駿回國,并加入學校,無疑推動三個好友朝著夢想邁進了一大步。
隨著成功的降臨,他們的友情也開始承受嚴峻的考驗,最終克服重重考驗最終獲得成功的故事。
經過了很多年,依然記得當時的內心感受:相信努力,相信勇氣,相信友情,相信我們的高考、未來就像電影中的那樣,努力堅持,終成正果,未來無限光明。一部電影,給了當時的我莫大的力量來對抗高考前的焦慮。也許,感受是要有處境作為前提的。不同的處境會有不同的感受吧。
時間不快不慢,不慌不忙。
大學,在那一年的九月不期而至。
《中國合伙人》一直陪伴著我。每當我迷茫的時候,我看它,每當我缺乏勇氣的時候,我看它,每當我懷疑努力的意義的時候我還是看它。如今我即將畢業,大學四年,它陪伴了我四年,我也把它看了六遍有余。
它給我信心,給我勇氣,給我改變,給我一次次突破自己的動力。
感謝相遇,感謝收獲,感謝它的陪伴。
其中臺詞,已熟悉無比,在這里寫下一二,也寫下其帶給我的感受。
關于夢想
“夢想是什么,夢想就是一種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
曾幾何時,這句話鼓舞了我多少個獨自去圖書館看書的日子。從小到大 夢想對我們來說也許并不明確, 夢想到底是你想做什么,還是你能做什么?你在為什么努力堅持?
成東青說“我不知道成功的公式,但是我知道當你在夢想的前進的道路上感到了曲折,那么你已經走在了成功的筆直的大道上”,無論片中的滿懷激情的美國夢少年孟曉駿,還是灑脫唯美主義詩人王陽,一個在夢想的堅持下挫敗,一個在現實的挫敗下放棄,似乎有夢想不意味著一定可以成功。
no matter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相反,看似沒有夢想只有不想餓死精神的成東青,誤打誤撞的成就了輝煌之路。最后證明的或許是夢想不一定能夠讓一個人獲得成功,但成功可能會實現一個人的夢想。(比如孟曉駿“征服美國”的夢想)
關于夢想這個話題,都有太多的定義了,只是此時此刻,此電影中,夢想是那個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
堅持夢想。
關于青春
“如果額頭終將刻上皺紋,你只能做到,不讓皺紋刻在你心上”。
電影里對青春交代的很接地氣,青春是那些年的沖動、錯誤、狂妄、那些年干的正經事、幾個好哥們、喜歡的某個女同學,中國式的青春在中國的教育理念和體制下很少有轟轟烈烈,我一直不知道轟轟烈烈是什么概念,隨著時光變了質的哥們、終究分開的女朋友、現實的窘迫,都無疑說明青春是最好的時光,我也一直堅信,幾個好兄弟,那些努力的日子,以往的欣喜 、沖動和堅持都足以見證整個青春。
關于青春,是成東青被開除的場景,是王陽哭著剪去的長發,是孟曉駿機場的那句“再也不會來了”。
那一年,我們曾經都想改變自己,改變這個世界,又都被知 We are too young too naive。
享受青春。
關于友情
還記得王陽婚禮上的那個忠告嗎。
“不要和自己最好的朋友合伙開公司”
說完,他們三人會心一笑,他們一起經歷失敗挫折,從一無所有到上市公司,從親如手足到誤會重重,一路走來才明白,不和最好的朋友合伙開公司不是對信任對朋友的質疑,而是把友情看的比金錢更重要,把感情看的高于利益。
人都是不斷變化的,想進取,想成功,想萬眾矚目,每個人都想,而我們身邊的人卻越來越少 ,最后發現我們要的不是揚名立萬時的好哥們,不是功成名就后的好朋友,而是那些年陪我們一起笑過哭過一起土鱉過的那幾個。
電影里的中國合伙人, 給了我們一個完美的劇情,好兄弟一輩子,雖然有過分歧、發生過誤會,起碼,在送別的立場,在成東青和王陽臉貼在玻璃門淚流不止的鏡頭,在孟曉駿轉過身哭的不能自己的那一剎那,帶給了我們很多的觸動。
關于友情,是成東青給孟曉駿和王陽擋住的拳頭,是機場送別時孟曉駿轉身舉起的手,是關于演講恐懼癥產生的誤會,是會議室的爭吵,是婚禮時的拳腳相加,是那把實驗室的鑰匙,是最后一起完成孟曉駿的“征服美國夢”。
珍惜友情。
關于成東青、關于孟曉駿、關于王陽
影片最后,他們的公司成功上市,萬眾矚目。
成東青從一個無人知曉的土鱉最終成為了一個眾人熟知的“留學教父”。卻依舊會為了省電親自關掉每一盞燈。仿佛“土鱉”的本質從未改變。
他從一開始就沒想過要改變這個世界,只是努力的從未被這個世界所改變。
孟曉駿從那個追求美國夢的少年蛻變成“征服美國”的領導者。
心懷改變世界的夢想,我想他大概也算做到了。
王陽依舊如此,隨意灑脫,性格使然。
他從來就不想改變過這個世界,他只是不想被這個世界改變罷了。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三個人……”
一首《光陰的故事》唱出了他們三個人。
三個人代表的三種不同的人生態度和對夢想的理解及追求。
詮釋了堅持夢想、享受青春、珍惜友誼的意義。
我們在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有各自的朋友,有相似的青春,有不盡相同的夢想,只希望我們都可以帶著勇氣、懷著夢想、擁著激情一直努力堅持下去,成功了最好,失敗了也不稀罕。等到我們將來回憶的時候,回想到底是世界改變了我們還是我們改變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