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智能科技開始深度影響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內容的產出方式同樣會因為智能科技的出現而發生深刻變化。但是,對于優質內容的爭奪始終都是所有平臺都在思考和付諸實踐的主要課題。內容分發機制的轉變、拓展和再生讓越來越多的內容分發平臺開始注意到優質內容對于用戶的強大吸引力。
今日頭條推出的“千人萬元”計劃、大魚號推出的大魚獎金計劃都在用實際行動向外界傳遞一個觀點:優質的內容產出將會直接影響著未來的用戶流量,掌握頭部內容才是決戰內容分發市場成敗的關鍵。而今日頭條搶奪快手主播的消息則更加昭示出其對于文字、圖片、內容三位一體的內容搭建方式和全方位的頭部內容布局思維。
內容分發巨頭不斷加碼頭部內容表明整個市場對于內容的重視,而昭示出未來內容決戰的重點將會在原生內容以及生產者身上。只有有了海量且優質的內容,內容分發平臺優秀的算法、技術、數據等工具才能有生存的土壤。
為什么頭部內容的爭奪會如此激烈?
對于內容分發平臺來講,優質的內容是這些平臺能夠生存下去的陽光和空氣。誰獲得了優質的內容,誰就相當于獲得了生存下去的陽光和空氣,誰就能夠掌握用戶的動向,在未來的市場當中收割用戶,實現盈利。因此,頭部內容的爭奪對于每一個內容分發平臺來講都是至關重要的。
頭部內容的背后是海量用戶。從本質上來看,今日頭條、UC對于頭部內容的爭奪,特別是對于內容生產者的爭奪主要看中的是這些內容背后的用戶群體。通過不斷獲取具有影響力的內容生產者,這些內容分發平臺就相對于獲得了一大批相關內容的忠實粉絲,平臺內容的豐富程度直接決定了內容平臺用戶的豐富程度,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內容已經成為內容分發平臺的一個最為直接的用戶獲取手段。
對于頭部內容的爭奪更像是一種用戶的爭奪,只不過外在的表現是在內容生產者身上而已。在目前這樣一個階段,誰抓住了內容生產者,誰就抓住了頭部內容,誰就能夠獲得一大批忠實的粉絲群體。
不斷加大對內容生產者的扶植和支持力度,不斷從不同的渠道獲取內容生產者直接決定著未來這些內容分發平臺的技術有沒有生長的土壤,甚至決定著這些內容分發平臺未來的路到底能夠走多遠。
內容的豐富性將決定用戶的多樣化程度。目前,內容的形態基本上以圖片、文字、小視頻、直播等形態為主,一個內容分發平臺上的內容越是豐富就說明這個平臺能夠囊括更多類型的用戶,能夠將用戶更多地附著在它建立了內容生態圈內。
因此,我們看到以UC、今日頭條為代表的內容分發平臺并不是簡單地針對某一種內容類型進行支持,而是對不同類型的內容都在進行支持。通過將內容類型不斷細化,其實獲得的是用戶的多樣化,能夠通過對多樣化的內容進行多樣化的分發來增加對不同用戶的吸引力。
對于內容生產者的簽約也并不僅僅只是停留在文字和圖片的內容上,而是不斷發現新近出現的內容呈現形式,通過不斷將新出現的內容呈現形式以及其生產者囊括到自己麾下,從而來獲得豐富的內容,最終讓內容也呈現出一種多樣化的發展態勢。
不同形式的內容能夠找到不同的盈利點。對于同一種類型的內容來講,我們能夠找到的贏點和變現方式可能也是比較單一的。比如在直播平臺上,我們只能走明星和秀場這兩種變現形式,抑或是成為一種營銷工具。比如在圖片平臺上,我們只能走圖片的搜集整理及素材的提供等形式。比如在短視頻平臺,我們只能靠短視頻貼片廣告或者軟性植入的形式來實現短視頻的變現。
單一的內容呈現形式決定了它們的盈利方式也是單一的,以內容分發為主的平臺只有不斷豐富內容類型才能找到不同的盈利點。通過將文字內容分發給文字平臺或用戶能夠獲得一種盈利方式,通過將短視頻分發給視頻平臺能夠獲得一種盈利方式,這種直接的單向的內容分發是一種內容變現的方式。而通過將不同的內容進行整合之后的分發則能夠為這些內容分發平臺找到另外一種盈利方式,同樣可以找到更多的盈利點。
內容本身能夠為內容分發平臺提供成長動力。可以說,內容分發平臺的出現改變了原來的內容獲取方式。傳統邏輯下,用戶獲取信息的方式是從海量的信息當中尋找自己需要的信息,這個階段造就了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的繁榮和發展。而隨著內容的極大豐富,單單依靠用戶通過搜索引擎來獲取知識的方式已經無法真正給用戶帶來便利,如何將用戶喜歡或用戶真正需要的東西直接供應給用戶成為未來內容配送的主要方式。
想要給用戶提供精準的內容必須能夠獲得用戶的流量數據,通過將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再將分析的結果與已有的新出現的內容實現匹配,再推送給用戶,才能完成這樣一個目標。這其實和現在很多眾籌平臺有相似的地方。以往人們借助眾籌可能僅僅只是有資金方面的需求而已,但是隨著眾籌發展的逐步深入,如何讓資金找到真正需要它的那些人可能將會成為未來智能金融的一個重要議題。
內容分發也是一樣。另外,內容的不斷出現和累計能夠促使內容分發平臺不斷提升自己我分發能力,只有不斷研發新的技術才能保證內容分發的精準和到位,才能從根本上提升用戶獲取內容的體驗,才能時刻掌握用戶需求,避免陷入到搜索引擎的成長怪圈之中。
因此,頭部內容的激烈爭奪并不僅僅是在爭奪內容,而是在進行未來的投資。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誰掌握了頭部內容,誰就獲得了未來更多的發展機會。用戶、技術、變現、盈利模式等多種元素都會受制于頭部內容,所以內容分發平臺的爭奪其實是在為自己的生存贏得更多機會。
未來的內容分發將會走向何方?
目前,國內的內容分發市場呈現出來的是一個多元化的發展狀態。微信借助公眾號進行內容分發,UC借助阿里打造的內容生態圈進行內容分發,今日頭條則借助自己搭建的內容鏈條進行內容分發,微博則是基于微博本身進行內容分發……如此多的內容分發渠道和類型難免讓人們感覺到內容分發市場的亂戰。那么,這種亂戰會不會持續下去呢?未來內容分發又將會走向何方呢?
內容分發的智能化和精準化不可避免。其實,內容分發說到底是技術之戰。當前的內容分發方式是推薦內容給用戶,讓用戶直接使用內容。隨著優質內容的不斷出現,如果不能將優質的內容精準地推送給用戶,用戶又將會回到傳統的自我尋找優質內容的道路上去。因此,內容分發走向智能化和精準化是不可避免的。
首先來看精準化。精準化要做的是推薦內容的正確性,避免將無用或者毫不相干的內容推薦給用戶,減少用戶陷入到內容的海洋之中,最終導致體驗的下降。內容推薦的精準化必須知道用戶喜歡什么內容,平臺上是不是有用戶喜歡的這些內容,再將兩者實現一一對應,才能實現內容推薦的精準化。
實現精準化其實是內容數據與用戶數據的一一對應的關系,這就要求內容分發平臺必須做好用戶匹配和篩選,減少錯誤數據對內容推薦的誤導,盡可能多地讓用戶看到喜歡看的內容,增加內容的打開率。
其次來看智能化。只是做到的精準化僅僅只是內容分發的開始,精準化只需要建立內容和用戶一一對應的關系即可,而智能化則要求能夠預測到用戶喜歡什么,在用戶毫無意識的情況下將內容生產出來,并精準地推送給用戶。智能化強調的是預測作用,通過預測讓內容的產生更加有的放矢,避免內容的無效或低效生產造成的資源浪費。
內容分發的智能化將會成為提升內容生產效率的重要一環,而且能夠促使內容推薦精準化的實現。只有建立內容分發的智能化和精準化才能從內容端和用戶端著手實現內容運作的順暢、快速。
全流程運作內容模式將會更加凸顯。現在,我們觀察內容分發可能僅僅只是停留在內容本身上,而不會過多地關注其他方面的東西。其實,每一個內容都可以延伸到更長的領域或更廣泛的產業鏈當中,對于內容,特別是優質內心進行深度運作將會使內容分發平臺獲得更多的盈利點。
比如,我們可以將文字類的內容再度進行孵化,將文字改變成為電影、視頻等內容形式;比如,我們可以將圖片類的內容進行再度開發,將圖片辦成相關主題的攝影展;比如,我們能夠將短視頻進行再度包裝,做成相關的紀錄片、故事片等類型。對現有的內容進行深度運作將會成為未來內容分發平臺實現更大發展的一個重要切入點。
比如,UC可以通過阿里大文娛建立起來的生態系統實現各種類型的內容孵化,最大限度上發掘內容本身的價值。所以,我們并不能單單看到內容本身,更加應該看到內容背后的價值,通過對這些背后的價值進行挖掘,我們才能找到未來內容分發平臺更多的發展思路。
在這個層面上看,內容分發更多地承擔的是一種孵化的功能和作用,更是一種對內容進行全流程運作的凸顯。這也是未來內容分發平臺區別于傳統搜索引擎的最顯著的一個地方。其實,蘇寧眾籌、聚米眾籌、京東眾籌等平臺也都在進行這種嘗試,這彰顯出的是內容深度挖掘的重要性和潛在價值。
數據將成為內容分發平臺的最大組成成分。其實,內容分發平臺所依賴和憑借的正是海量的數據,正是有了這些海量的數據,內容分發平臺才會實現更加長遠的發展。從本質上來講,內容、用戶、平臺三者之間建立聯系的基礎是數據,而三者之間本身也是一種數據。未來,內容分發平臺可能會成為一個大數據公司,內容數據、用戶數據、平臺數據能夠完美地整合在一起,并且成為助推彼此發展的主要動力。
內容數據能夠實現不同內容之間的融合和聯系,加強不同形態內容之間的轉化效率。用戶數據則能夠實現用戶本身價值的挖掘,除了內容推薦之外,我們還能借助用戶數據建立與其他行業之間的聯系。平臺數據則能夠實現內容與用戶的實時聯通,實現內容和用戶之間的精準對接,還能夠讓內容和用戶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
因此,未來的內容分發平臺可能會成為一個數據平臺,等到這個數據平臺上的數據積累到足夠多,再借助智能科技的力量,我們就能夠實現智能化的內容輸出,讓內容與用戶需求之間的契合度更加精準和強大。
當前市場當中對于頭部內容的爭奪更多的是內容分發平臺在為自己的算法、推薦等系統尋找適用的土壤和條件。競爭越是激烈,越是表明內容分發平臺對于這些內容需求的強烈。對于用戶來講,這樣的爭奪是非常有利的,對于內容分發平臺來講,這樣的爭奪能夠為他們贏得更多的發展空間和時間,實現更大程度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