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寫的有意識地審視自己腦子里冒出的念頭。
水果要撿好的挑,直到訂閱李笑來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我從來沒有懷疑過腦子冒出來的念頭的質量,自然而然聽從各種念頭擺布。舉個例子,我看書時想起小說更新未讀。打開手機看完更新又想想看看優酷上有沒有好的電影。看了一部好看的電影之后,一晃一上午就過去了。現在來看,讀小說更新,看電影的念頭很明顯就是爛桃子啊。同時有人利用時間結結實實學習了一些東西,并且還寫成文章發布出來了。
為什么沒有意識到念頭有好有壞,直接就去做了呢?
這種無意識的運行模式也是一種能力,是十幾萬年人類進化來的本能。在進入現代社會之前,物質缺乏,這種無意識的運行模式比有意識的思考模式更節省能量,所以這種無意識的運行模式在進化的過程中被篩選出來。
近五百年,人類社會進入現代社會,物質極大豐富,不需要為了生存而節省能量,這時候為了更好的生存,需要的反而是獲得大量的知識,充分利用時間學習新的技能,投資自己的成長。但是幾百年的時間太短,我們還沒來得及將它寫入基因。我生活在現代社會,仍然受在缺乏環境中形成的本能支配,像動物一樣“活在當下”。
這種無意識的思維模式已經不足以讓我在這個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現實等科技浪潮接二連三的社會里取得優勢地位了。不管樂意還是不樂意,物種進化從來沒有停止過。如果我還保持著原始的本能來生活,注定會被淘汰。大海塑造的船的樣式,這個時代偏愛那些快速學習、合理利用時間的人。
我該如何判斷閃念的好壞?
要判斷閃念的好壞的前提條件是——捕捉到它們。
1 要事第一原則
使用一個時間緊急程度和重要形兩個維度將想法分為4類。
緊急 | 不緊急 | |
---|---|---|
重要 | 必須限時完成,比如工作任務 | 那些可選擇權的事情,關乎個人幸福的事情,比如鍛煉身體,陪伴家人,學一樣新技能,讀一本書... |
不重要 | 可做可不做的事情 | 做了事后會后悔的事,讀網絡小說,獨自玩王者榮耀 |
對應的做法
緊急 | 不緊急 | |
---|---|---|
重要 | 專業:即使不喜歡也做到足夠好 | 作出計劃,盡快行動 |
不重要 | 流程化 | 讓想法流過,什么都不做 |
2 想象一下,如果你做了這件事情,十分鐘后,你會怎么想,十天后你會怎么想,十年后你會怎么想。然后在做決定。
3 想象一下,如果是你的一個好朋友這要這件事情,你會給他這樣的建議呢?
有意識的審視自己的念頭,分辨好壞,砍掉那些既不重要也不緊急的想法,然后把時間和注意力花費在能切實改善我們生活的念頭上,每一個完成自我進化的人都是從這里開始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