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多讀書,可以幫我們解決所有問題,
是:
所——有——的——問——題。
因為:人類數千年,我們遇到的種種問題,其實早就遇到過,我們只需要“讀書”就能找到答案。
而我想從這本書中找到的答案是:
作者的兒子高一期間多次打群架,成績倒數,曾是被學校開除的對象。他到底是怎么做到讓他的孩子逆襲?楞是把送進了全國重點大學一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
【執著是第一競爭力】
牛人就是堅持把一件事兒做到極致!
作者寫書時:每天寫12小時;40天把第一稿拉了出來;定稿時用了253支水筆;寫了2大編織袋;廢紙28斤。
從這些數字中(我特意全寫成阿拉伯數字),感受到作者做一件事兒的專注、執著、投入的時間和精力。
每位成事之人的背后,都有超越一般人所不能做到的事。
我每天工作8小時,不回家還不覺得累,可能是有那種工作的氛圍在。
一到家就想“葛優躺”;就想玩兒,就想放松,也想耍手機。一本書楞是要啃一個月才看得完,如果我每天看書完完整整2小時,估計一周都能看完一本。
今天中午女兒說:她背完那本文言文,給她換手表;
晚上就開始背《觀滄?!?,她二十來分鐘基本上就背下來了;但我怕她是速記,怕她添字漏字,要求她默寫一遍再來我這兒“過關”。
她寫了兩遍來背,還是有三處小錯。給她看她自己背誦視頻,自己也不能原諒自己,但又顯得不耐煩。
我說:沒有任何一項偉大的事業是一帆風順的。如果你很輕易的就把這本書上的“文言文”背完了,那也說明這個事兒也沒啥了不起的。
然后我翻開這本書,讓她自己品讀這一段。
自己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寫了253支筆,請問你背這篇課文時,不要說你寫了幾支筆,就問你寫了幾遍?你認真讀了多少遍?
你能在這么短時間內快速背下來,那說明你記憶好,有背誦方法。
但你想背得更好:一個標點不錯;一個字不錯;很流暢地背下來……想做好這件事兒,你覺得你付出了多少???
我拿出我家里囤的所有筆芯放在一起,這里最多80支筆芯;
而他40天時間寫了253支筆芯;而現在呈現在你眼前書桌上的所有筆芯,它寫了三倍這么多,他是把每支筆芯寫完了的。
請問我們付出了多少?所謂的牛人對待一件事兒,他又付出了多少?
她什么也沒說,自己去洗刷后出來,又主動背了遍。
所謂牛人就是:堅持把一件事兒做到極致。大量的做;反復的做;不斷的做,專注的做;付出的比一般人時間和精力多N倍。
做事兒的態度,決定著最終結果。
我想:寫一本書,都能做到如此執著地步,那育兒這事兒定是不達目的不罷休了。
【能做好一件事,就能做好N件事】
優秀是一種習慣!
作者一生做過:會計、牙醫、中醫、外科、炭精畫像、生物科技多種工作,經營過零售商場,干過小商品批發,辦過廠子,后來又從事青少年教育工作,各個行業都做得有聲有色。
讀到這里我覺得:“優秀”果然是一種習慣。
優秀的人,他養成了做事兒不做就不做,做,就竭盡全力、全命以赴的利用自身所有資源,把這件事做到最好、做到極致。
在他的觀念里,在他的思維里,就是這種做事兒的態度,已成定律。
別說做到“極致”,現實中能把一件事“做好”的人都不多。
我開始反思自己:我對孩子教育有做到極致嗎?
我的業余時間有盡可能的陪伴她嗎?
周末只能休息一天,要么這天上午去打羽毛球了;即便沒打羽毛球,肯定在睡懶覺,一半天過去了。
下午女兒又要去學舞蹈和吉他。
早上沒打成球,晚上肯定在球場。
這一天就這樣:人在她身邊,心不在她身上的過了。
而作者咧,從高一開始,他直接成了陪讀父親。在學校旁邊租房,讀了大量的育兒和家教方面的書,每天有事沒事兒往學校跑。
不是跟這位老師溝通;
就是跟那位任課老師交流;
只要哪位老師不是很忙,他都湊過去向他們請教、取經。
真的是恨不得坐在孩子身邊,照著他聽課,盯著他學習。
有如此父母,孩子不成才,挺難。
能做好那么多工作,家庭教育方面也是得心應手,最終如愿。
【雞蛋里挑骨頭般表揚你的孩子】
父母的贊賞,是孩子源源不斷的持續努力的動力。
作者說:一個孩子有良好的自我評價,實際上相當于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
而孩子的自我評價,最主要來源于父母、老師、同學、朋友平時的看法。
而父母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為父母是他最親近、陪伴最多的人;
如果連生他養他的父母都覺得他不行,時間久了,孩子也就默認自己不行了。
有位教育家說:
你能發現孩子身上10個優點,是優秀的父母;
你能發現孩子5個優點,你是合格的父母;
你發現不了孩子身上任何優點,你是不合格的父母。
看不到孩子身上的優點,滿心滿眼里都是孩子的缺點。
平時對孩子的些許言語流露,會潛意識的讓孩子覺得:
反正我不行,那就不用認真學了;
反正我不行,認真做作業也不會被老師看到;
反正我爸媽都說就我這成績,以后做個幼兒園老師,或者護士……父母都給他定位了,那也只有按這標準學了。
孩子自己就會潛意識貼上“我不行”的標簽。
得到這些心理暗示,肯定會越來越沒自信;孩子沒自信,就缺乏內動力,沒內動力的孩子,就不會主動學習。
而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的差距是很大的。
可以說:成大事者,都是主動學習自我學習力強的人。
沒有被迫學出來的偉人!
我們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要相信孩子;要多鼓勵孩子;善于去發現孩子的優點;多稱贊孩子;
拿著放大鏡去看孩子的優點,用顯微鏡看孩子的缺點。哪怕是細微的細步,也值得認可表揚。
比如:
昨晚10點做完作業,今晚反而10:05分才做完作業。
建議我們這樣說:雖然今晚比昨晚還晚了5分鐘才做好作業;
但我覺得你今晚作業時間抓得更緊了,開始做作業到結束,你連水都沒喝口。
我覺得你明晚肯定會更抓緊時間。
以前洗刷,都是規定時到了才出來,今晚還提前了一分鐘就洗好了。
不要說:緊催快催,也才時間剛剛好。不要忽略孩子任何一點細小進步。
建議我們這樣說:
可以耶,你現在時間觀念越來越強了;比昨晚還提前了一分鐘。
你總結哈:今晚為何能提前一分鐘洗好,你是怎么把時間擠出來的?按這方法明晚估計可以提前2分鐘了。
(其實也是在引導孩子的自我總結能力,同時也表達出對明晚繼續抓緊時間的期望)
每晚睡前都要提示閱讀,今晚同樣是提示了的。
不要說:都這么長時間睡前閱讀了,還要每晚提醒。
建議我們這樣說:
嗯,今晚我才上床咧,你就曉得是該我們閱讀睡覺時間了……
說明你已經養成到點閱讀的習慣了,估計明晚會不會都不需要我任何提示了啊
一句話總結:
先肯定加表揚?委婉表達出你想讓他改變的點?期望你明天/未來做出的改變
這本書還沒看完,這是我目前印象最深,最有感觸的。
“教”是最好的學,能把學到的東西,轉化成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才是吃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