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一行愛一行——是很強悍的思考方式!
在本行業(yè)基礎上跨界,才能走的更遠,從零開始或負數(shù)開始,大概率上將成為市場的傻瓜!
0414 22:19河提邊坐享 耐心的成長才是真實感,把行動填滿時間。
思考十年后可能的樣子——回公司職位路徑—科長—安全副經理—生產副經理—分公司經理。大概率可能是。
耐心:既然每天八小時用于工作,就需要有注意力產出。需要一本管理書每天學一個管理方法解決現(xiàn)場實際問題!
跨界是回避競爭的特殊手段...
最終你會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成功創(chuàng)業(yè)者必然是跨界的產物。
跨界創(chuàng)業(yè)
不要害怕跨界,人這一生天天都在跨界,每次重要的節(jié)點都是跨界。你從學生跨界成工作者,從小男生跨界成丈夫、父親。我認為很多時候,跨界是回避競爭的有效手段。其實創(chuàng)業(yè)哲學里面有很多流派,有一種流派,《Zero to One》的作者,他主張不要和別人競爭,部分我是同意的。
道理是這樣,剛出生就和別人競爭,找死嗎?當你做大了,清楚對手是誰,才開始不得不和別人競爭。有人琢磨清楚了這些,就專門去做跨界的事情。我的發(fā)小、前新東方同事羅永浩,就是一個著名的例子。他從新東方出來,開個學校能成功嗎?成不了,但他不信。后來他做手機去了,大家就開始紛紛嘲笑,但其實我那時候覺得,這事要成了。因為我是長期跨界的人,我懂這個。因為他一旦開始做這個,有他的競爭優(yōu)勢,別人拼他就比較難了。他有強大的宣傳優(yōu)勢,別人要花錢打廣告,而他零成本,說相聲就行。跨界就這么厲害。最近我發(fā)現(xiàn)他又跨界了,開了個發(fā)布會叫“文藝青年們的聚會”,不知大家關注過沒有。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這背后的含意,我也沒跟他討論過,只是從我們今天的討論范圍里我舉個例子,在我眼里他又一次跨界了。跨到哪兒去了?從做手機,跨到了創(chuàng)造美,這個意義是巨大的。
另一個例子,我之前在比特幣領域投資了一個做比特幣芯片的公司,目前指標非常好。我和工程師們一塊吃飯,他們的一致收獲都是,一定要去做一件跨界成本極高的事情,只有這樣,才有極大的利潤和極長的窗口期。這些人原本是設計各種奇怪芯片的,很苦,后來有一天他們開始生產比特幣芯片。大家知道,在芯片工程設計領域,能看懂比特幣的很少,在比特幣領域,會做芯片的人很少。兩類人都是百分之一,他們就是萬分之一。換句話說,比特幣很難懂,芯片很難研究,跨界成本極高,直接導致行業(yè)利潤極高,且窗口期極長。所以大家不要害怕跨界,最終你會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成功創(chuàng)業(yè)者必然是跨界的產物。
第一,你是不是改變了結構?第二,你是不是極大提高了效率?這是兩個特別簡單的問題,也特別合適用來判斷自己出發(fā)點的質量。什么叫改變結構?比如Uber徹底改變了出租車公司的結構,當然它甚至改變了社會的結構,如果你做了這樣一個完全改變系統(tǒng)結構的事情,那它價值一定是很大的。另外很多時候,我們解決不了結構,但是我們可以極大地提高效率,它的意義也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