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最近有沒有聽說,知乎終于要上市了。
3 月 6 日,知乎向美國證監會正式提交招股書,股票代碼?“ ZH ”,計劃在本月在紐交所上市。
不知道,你們聽到這個消息是什么感受,反正我聽到這個新聞第一反應是:“?誒,知乎終于上市了啊。”?
畢竟這個公司 2011 年成立,到現在已經十年了。
這十年,美團上市了,小米上市了,B 站也上市了,拼多多甚至是在這十年之間成立的,并且光速上市了。。。
知乎卻好像一直沒有上市計劃一樣,傳了幾次要上市,最后都不了了之。
其實知乎可能也不是不想上市,而是時機不好。
這一路走來,知乎也不是一帆風順的,遭遇過各種問題,但是它的特點就是打不過,我能?“?茍?”?啊。
只要活下去,把競爭對手都拖死就好了呀。
比如說,2016 年的時候,一個叫分答的 APP 高調上線,創始人還是果殼網的姬十三。分答主打名人問答,還找了王思聰,李銀河站臺。
當時知乎還緊急也上線了個差不多的產品?“?值乎?”,也沒啥人用,不少大 V 還嘲笑知乎,當時媒體都說知乎是不是要涼了。。。
結果知乎就硬拖,最后是分答過了一段時間,錢燒光了,沒人用了,自己先涼了。
再比如說,字節跳動上線的悟空問答,當年還拉了不少知乎大 V 過去,有今日頭條的流量加持,加上字節跳動瘋狂撒錢補貼作者,媒體又說知乎要涼了。
然而,知乎也沒做出啥反應,就這么拖過去了。。。
結果前一陣子,悟空問答 app 也下線了,產品又轉回了今日頭條,知乎又?“?茍?”?贏了。
知乎,畫風新奇,不撒錢,不推廣,一個靠?“?茍?”?來拖死別人的網站!
當然了,光什么也不做肯定是不行的,知乎在這幾年還是有不少的變化的。
最大的明顯就是廣告是真的變多了。。。
而且廣告是無孔不入,比如說這個信息流上的廣告,雖然標了廣告,但是猛的一看,真的還挺難分辨的。。。
知乎的招股書上也能看出來這點, 2020?年總營收 13.52 億,其中百分之六十左右都是在線廣告來的。
除這種廣告之外,還有官方弄的?“?好物推薦?”,找來創作者寫文章推薦,就和小紅書一樣,只不過知乎這邊是?“?直男種草社區?”。
當然為了精準的推廣告,知乎的首頁也全面?“?擁抱?”?了信息流。而這東西只要一上,基本上大家就都會往那些?“?喜歡?”?的內容去涌。
結果問題也越來越離譜,比如前兩天我在知乎熱榜上還看到這么個問題。
這個好像和科學也沒什么關系吧。。。
其實知乎一開始也不是這樣的,最初的知乎還是一個比較?“?硬核?”?的社區,找的也都是互聯網知名人士,或者投資界的人。
像是李開復,徐小平,馬化騰,甚至豆瓣的阿北,在最早期都是有知乎賬號的。
前兩天李開復還去回答了個問題▼
但是知乎越做越大,內容上不可能一直硬核,越來越多人都到知乎編故事。
一提起來知乎,大家的印象都從原來的高端知識平臺變成了?“?分享你現編的故事?”。
“?謝邀,人在美國,剛下飛機?”?這些都成了知乎的梗。
最離譜的時候,有個叫?“?海賊?-?王路飛?”?的用戶,一人分飾 244 個角色。一會是派出所民警,一會是吸毒的癮君子,一會又是欠債的老板。
后來,這人出名了,事情鬧大了,知乎也把他給封了。。。
知乎封它號的原因是?“?偽造身份?”。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他這個賬號是用這種方式來諷刺那時候的知乎缺乏真實內容,都是編故事。
就像有個用戶說的
“?因為知乎上的大 V 都在池子里撒尿,唯有海賊?-?王路飛站臺階上尿。”?
內容變得逐漸大眾化這是難以避免的,知乎也不例外。微博的變化,B 站的變化,甚至說豆瓣的變化都是這樣的,知乎變成現在這樣也無可厚非。
但是,內容上水一點無所謂,這么編故事下去,知乎失去了自己的品牌?“?逼格?”,那肯定不行。
所以,針對品牌問題,知乎選擇了會員這條路。知乎開通自己的?“?鹽選會員?”,然后找了一大批?“?專業答主?”,派人專門和他們對接運營。
而這些?“?知乎鹽選?”?的內容,用戶必須開通會員才能看完整內容,知乎再把通過會員賺到的錢分給這些作者。
通過這種方法,知乎的付費會員收入 2020?年營收同比增長 364.18%,達到了 3.2 億。
而且針對答案編故事太多的情況,知乎干脆直接躺平,開始主動做起?“?故事會?”?來。
比如說知乎的問題?“?為什么后宮中嬪妃一定要爭寵?”,有個答主直接寫了個自己的小短文,也沒有回答問題,但是拿了 30?多萬的點贊。
后來她還一直更新,愣是寫成了長篇小說,取名為《?宮墻柳?》。
按照知乎原來的標準,這個鐵定算答非所問,然而知乎不僅沒有懲罰她,甚至還主動幫忙聯絡,這個小說已經去年五月給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簽約出版了。。。
現在知乎里面直接有個小說分類,里面各種各樣熱門的小說類型都有,不僅有知乎的答主創作的小說,甚至連《?第一序列?》這種原來男頻的玄幻文都有,看起來完全就是一個小說網站:
“?你們不總說知乎編故事嗎?那我就編故事給你們看。”?大概就是這個思路吧。。。
知乎十周年晚會的時候,甚至把《?甄嬛傳?》安陵容的演員陶昕然請到了現場,根據知乎上答主支的招,現場演繹了一版《?甄嬛傳之安陵容重生?》。
個人看來啊,其實知乎這才算找對了自己的位置。
早期知乎認真答題的氛圍雖然很好,但是隨著人群的擴大這種氛圍是不可能長久的。
而且如果只是要一個標準答案的話,百度知道其實就足夠了,為什么還要知乎呢?
大家去知乎的時候,誰也不是想來看標準答案,都是來分享自己看法和看別人怎么想的。
這也讓知乎每次都成為人們聚集討論社會問題上的平臺,遠的有?“?百度魏則西?”?事件,近的就是前幾天的?“?知乎背刺拼多多?”?事件。
有了人來平臺討論,就有了流量,就能賣廣告位;有寫得好的,就拉過來一起賺錢;有編故事的就給他空間讓他編。
這樣大家共贏,才能賺到錢。
畢竟,賺錢嘛,寒摻嗎?
不寒摻。
只是,我在想,當 2021 年 40?歲的周源在納斯達克敲鐘的那一天,露出笑容的時候他會不會想起十年前 2011 年 30?歲的自己。
那個陽光明媚的下午,他看到了一個叫 Quora 的境外的問答網站,那里氛圍很好,他受到啟發,于是想做一個認認真真回答問題的網站。
只是后來,斗轉星移,時光匆匆,白駒過隙。。。知乎取得了商業上的成功,也早已超過了它的前輩 Quora ,還提交了自己的上市申請。
但是,它還是當初那個?“?認認真真回答問題的網站?”?嗎?
圖片、資料來源:
門老師,如何評價知乎用戶?“?海賊?-?王路飛?”?一人分飾 244 角色?
虎嗅,十歲知乎,終于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新浪科技,專訪知乎 CEO 周源:知識付費是長跑沒必要太多質疑它
端傳媒,知乎 VS 分答:「?知識?」如何變成一門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