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這節課在備課時就有一些思考,用導線連接小燈泡這一活動并不難,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就可以逐漸完成,但是為什么這樣連接小燈泡就能亮,那樣連接就不亮,這是我們要引導學生認知的一個關鍵點,即從點亮小燈泡作為起始點深入的研究小燈泡的構造。一開始直接讓學生“點亮小燈泡”,這個操作足夠激發學生的探究積極性,點亮了,為什么這樣能點亮,再進一步到小燈泡的結構,學生的理解會更加深刻一些。
? ? ? 本課以兩人小組的方式進行研究,以前一直4人一組進行學習,往往有些孩子沒有動手的機會。今天這節課的實驗材料我特意準備是兩人一份,給每一學生都有自己動手的機會。學生自己能多動手操作能點亮小燈泡,所以一直聽到學生的高興歡呼樣子。
? ? ? 在教學中首先進行的是點亮小燈泡,不一會兒,陸續出現有小組的同學點亮了小燈泡,學生們興奮得不能停下來,在這個環節給足學生時間去嘗試更多的方法,并且畫下來,最后再集中展示,有了集中的展示,明確的歸類后,再跟學生說:“點亮小燈泡固然能干,但這并不是最厲害的,你要思考為什么這樣連接小燈泡能被亮”,這個時候讓學生試一試找出小燈泡亮的原因,不亮的理由,充分討論,讓學生多說,最后意識到要電流通過燈絲才可,接著再展示小燈泡的構造,通過PPT把燈泡的解剖圖放大讓學生了解燈泡的內部結構。根據小燈泡的解剖圖,學生很容易的就指出了電流從一個接點進入,通過燈絲從另一個接點流出。在此聯系通路,這個地方也有一定的困難,尤其是在研究在整個電路中電流的流動路徑,因為電流是看不見也摸不著的。所以在教學中,為了使學生能容易懂,更快的理解,我用課件的動畫制作了電流的流動,來幫助學生學習,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