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我的小天使,我終于學會了基于生活設計未來。我們只要活著就不會沒有風險,然而對于未來的篤定究竟來源于什么?
事業
工作可能是一個人生活的保障,是發展的基礎。你把現在的工作當做一份職業,還是一份事業?
雖然很多人都在向往自由職業,但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有自己的工作,然而擇業的時候有這樣一個偽命題叫做專業對口。人們都崇尚自由,卻總有人對自己最核心的工作抱著得過且過的姿態。職場上有一種特別可怕的說法叫做,如果你做不好這份工作,就算換份工作你仍然不會有出頭之日。于是,才露尖角的跳槽之意就這么退縮了。接收不假思索的評判,和不夠深入的自我分析,是許多人陷于職場窘境的重要原因。
所有的技能都是可以習得的,然而我們的思想卻太容易被自己束縛。當你打心底認為這事太難了,我估計做不到,你就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去試了。真正困難的事情,擁有堅定的信念并付出十二分的努力,才有可能會在未來的某刻給你回饋。我們都有過幸福來得太突然的感覺,其實也不過是你過往可能已經忘記的付出終于后知后覺的回報于你。
這是一個以個人能力為核心的時代,隔行不再隔山,跨界充滿可能。你完全可以帶著自己的優勢,去學習另一個領域的知識。除了研發、生產、財務這類工作是有專業要求的,像是銷售、市場、客服、行政、人力都是對人的,更不必非得專業對口。我們在過往的生活中被灌輸了太多你要彌補短板才能有所成就的理論,以致于好多人畢生都在與自己的短板死磕,從而遺忘了自己的優勢。這也是我會喜歡蓋洛普的優勢理論的原因吧,我們本來就應該尊重天性。哪怕是彌補短板,也應該是在自己優勢的光環下去嘗試。
職業亦是如此,大部分人在起步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做一些繁雜低價值卻極耗時間的事情。如果所有事能有條不紊的處理,總有一天你安排起來也是指揮得當,所以哪有天生的管理者,不過是自己能做好了后來又會安排指導別人去做罷了。
擇業的時候特別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剝開藝術照,看日常。我們都希望擁有順暢的職場路,然而一開始好走的路可能是下坡路。沒有做過詳細的研究,就不會發現大量潛在的風險。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可是我們能通過打磨自己的選擇技巧,來規避不必要的風險。人們都想有一份位高權重責任輕的工作,現實中是不存在的。那么你對職業評估的原則有了,你想得到什么,你憑借什么獲得,在這份工作中你最不能接受什么。
假如你很看重自己的業余生活,無節操的加班就是你擇業的一種風險,可以通過其它渠道了解一下。互聯網時代,即使你的目標公司沒有熟人也不是什么難事,去微博搜搜他們員工的動態,看看他們上班時候是否會發狀態,有什么內容。官網、論壇、QQ群,大把的資源,你有沒有好好利用過。比如說,我之前的目標是掙錢,不管是周末加班還是份外的工作我都會努力做好,因為不能升職加薪就是我無法承受的生命之痛啊。我現在最不能接受的是一份工作沒有進步,不管是上升空間還是能力提升,那我會選擇一個更開放的公司。即使是現在的這個創業型公司累成狗,也不要渾渾噩噩的耗費生命。
行業
真正的行動者,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避險而不是冒險上。而這個“險”如何定義,就看你對于未來工作和生活的規劃了。時間是職業的參數,隨時可變。每一個人生階段都會有新的領悟,而我們也會從輕狂到沉穩,從迷茫到堅定,階段性的規劃也更符合這個時代的發展規律。七年就是一輩子,前二三十年的人生沒自主選擇,那就以后讓你的每一輩子都過得獨一無二。
別怕被貼上不穩定的標簽,不必在意別人的眼光,他人的評價就算是列入風險清單也應該是壓箱底的那一種。你倒是可以時常翻出來曬一曬,激勵自己。我說自己行我就行,你說不行?屁咧!我們出門都喜歡用導航,GPS模式的偉大之處就在于錯了不是找借口抱怨,而是路線重新規劃中。職場中也可能會迷路,這不是我們畏首畏尾的理由,大膽試錯,小步快跑才有可能找尋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看到熱門是視力好,抓住趨勢是眼光棒。即使是做類似的事情,在不同的行業收益也不會不同。都是HR,在紡織行業、金融行業、房地產行業,他們的工作內容大同小異,但是工資完全不在同一個水平線上。都說擇業應該選擇一個朝陽行業,但是大眾都看到的朝陽可能已經進入了成熟期。錯過紅利期是一方面,有可能已經產生了進入壁壘,或者在你進入的時候已經是競爭白熱化了。那么,如何有預見性的選擇一個朝陽行業,做一個站在風口上的豬呢?
在媒體大肆報道后你可以做個了解,看看與自己現在的職業有哪些共同點,如果有興趣可以學習或了解一些相關知識,畢竟藝多不壓身。最重要的是你還要做好本職工作,如果你不想成為先烈的話,就不要輕易沖動。觀察投資風向,比如新精英的行業調查報告,當資本大量涌入的時候,這是一個最好的進入時間。在我國,我們經常炒的一種股叫做概念股,所以只要資本團結拉動一個行業也不是什么問題。
行業資深人士轉型,這是一個進入行業的重要信號,所以尋找幾個榜樣,平時多觀察適時模仿,也許你也能找到自己的風口。最讓我有感觸的一個人應該是Angie,她就是看到一個人用在行,然后自己就去入駐了。當然她的迅速崛起可能是抓住了時機,更重要的是她之前的那些積累才是她能抓住互聯網紅利期的立足根本。在企業用人需求和行業工資迅速上升后,就是進入行業的最后一個機會了。當它到達了改變大眾生活的階段就不太容易去做了,或者進入很難,比如說滴滴。
這個世界上,極端的機會主義者和極致的專業主義者,總能遇見行業的風口。堅持做自己,如果一份工作是因為熱愛,你也可以等風來。曙光,就像等日出,你知道它一定會出來,但是不知道什么時候回出來。也許明天,也許后天,但大多數人都死在了今天晚上。
互聯網對紙媒行業的沖擊無疑是致命的,但是如今的自媒體大牛大部分也都是從傳統媒體行業出身,比如說羅振宇、咪蒙等。正是因為有過往的積累,他們才能迅速的在新媒體行業中崛起??墒窍朐侔l展的人真的就一點機會都沒有了嗎?
其實你也可以嘗試傳統行業的朝陽職位,比如說去一個傳統的制造企業從事新媒體運營,因為線上運營已經不可避免要開拓的戰場。并不是每一家企業在這方面都做的很好,我們也可以采用迂回戰術,讓跳槽之路不那么艱難,又向著理想之地進發。
擇業
過去我們會欣賞破釜沉舟的勇士,而今我更愿意一點點的穩步前進。人生可能要有一次孤注一擲的經歷,才會收獲絕處逢生的勝利。我不想再做一個賭徒,把身家性命壓在前途未卜的選擇上。我寧愿慢一點,在有基礎保障之后向內向外去做嘗試。我就是這樣一個保守派,你嘲笑我又有什么關系。
我的擇業觀是在年輕的時候,你可以拿著自己的孤高氣傲去挑戰嘗試。因為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就是你奮斗的底限。為了夢想義無反顧,有時候真的是一個人的孤勇,也可以是兩個人慰藉,但不應該是三個人的風雨飄搖。只有愛面子的笨蛋才需要證明自己有勇氣,而他們也會成為時間碾壓的對象。
我有時候會懊惱自己醒悟太晚,拖家帶口也許是借口,可也真的是我們不能任性的原則問題。我也曾有一個讀書寫字的夢想,遺憾的是我現在不能任性辭職在家一心奔夢想,慶幸的是我還有機會去努力嘗試著改變未來生活的模樣。我需要一份穩定的工作作為生活的基礎保障,要保證著社保公積金的連續。這樣,我才能安心地在八小時之外拓展人生的寬度。
涉及到人身與資本的,第一原則是安全,第二原則是成為專家。聽說許多在北京的人都有一個沒買房的遺憾,那么下一輩子希望你的遺憾越來越少吧。選擇一個行業,從事一份職業,慎重斟酌你未來的人生,否則你錯過的又豈止是一套房子。
擁有獨立判斷的人總能給出清晰的行動依據,規劃明確的人才能在未來的日子里減少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