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二胎七歲正常小女孩
姐姐是盲童
蔣勛曾在一次專訪中提到:愛一個生命很麻煩,要負責任。
假如你聽到一個七歲孩子的夢想是前往西方極樂世界,你會作何感想?我驚呆了!我驚呆了!我驚呆了!
我腦海中瞬間被“十萬個為什么”霸屏。她理解什么是“西方極樂世界”嗎?她想象中的西方極樂世界是什么樣子的?她為什么會把這個當做夢想?她是否只是把它當做一個神奇的游樂場而已?她父母是怎樣的教育方式?家中有殘疾兒童的父母要了二胎后應如何平等對待這2個孩童?她……
父母帶著兩個孩子來學游泳,父母全身心地在教大姐姐游泳。老二也下水學游泳了,她一個人默默地在旁邊嗆了不少水,她偷偷地喵向爸媽,可是換不回一個關切的眼神……她累了,想著上岸不游了。她瑟瑟發抖地站在岸邊好久,等呀等呀,終于等到姐姐學累了,媽媽好像突然發現她濕答答地站在岸邊,她才被一起帶去換衣服。小女孩上岸后一直盡責地給姐姐提鞋&水。
姐姐很怕水,一直都學不會。轉眼快到休息時間了,在水中教姐姐的爸爸&在岸邊指導的媽媽有點失去耐心了。妹妹提著東西俯下身來鼓勵姐姐,突然媽媽轉身做了一個動作。她猛地抱起妹妹好像要把她扔下水去,緊接著又放下,嘴里還憤憤地念叨著:“你連憋氣都不會,不用你說姐姐”。妹妹一臉惶恐。我在一旁又驚呆了!
其實一開始我并沒有注意到她,是有愛的同伴的關注引發了我的好奇。我忍不住胡思亂想。與此同時我很擔心我的眼神無意中透漏出什么信息被這家人發現了。我100%沒有歧視,唯有不忍跟擔憂。這個家庭在承受著也將承受著我無法想象的磨難,而此時的我除了去多溝通了解小女孩的內心想法,似乎無能為力。
在一個正常的家庭里都會為生二胎而產生種種顧慮跟煩惱,更何況是家中有殘障兒童的家庭呢?然而正如蔣勛老師所說愛一個生命很麻煩,請用心負責,盡可能地做到平等對待吧,雖然真的很不容易。
(二)
衷心的贊美勝過千言萬語
弱智的孩子們笑的像花一樣開心。他們永遠像個小孩子一樣無憂無慮。單純,天真,無邪。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殘障人士的運動會。其實就是一些很簡單的項目,比如搖呼啦圈,踢毽子,立定投籃……這群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一個贊美會讓他們開心不已,他會努力轉呼啦圈,直到你喊停。
正如其中一父母或真心或無奈地說:“這樣也挺好的,一輩子開開心心?!?/p>
(三)
平等是一種品質,或者一種境界,你有了你就不用別人送給你,你沒有,別人也無法送給你?!疯F生
本周我跑去參加了2個志愿活動。這次的幫扶對象為殘疾朋友們。我一直覺得助人即助己。在幫助別人的同時,我內心偶爾也會不由自主地被牽動。
史鐵生在《寫給盲人朋友》中提到“殘疾是什么呢?殘疾無非是一種局限。你們想看而不能看。我呢,想走卻不能走。那么健全人呢,他們想飛但不能飛——這是一個比喻,就是說健全人也有局限,這些局限也送給他們困苦和磨難。很難說,健全人就一定比我們活得容易,因為痛苦和痛苦是不能比出大小來的,就像幸福和幸福也比不出大小來一樣。”確實如此。我很佩服身殘志堅的人們,他們的微笑就是一縷燦爛的陽光,不時讓我感動,也提醒我:當我在哭泣沒有鞋穿時,不要忘記有些人沒有腳。當我在做夢時,卻發現有些人夢想的翅膀早已被折斷。
有個盲人朋友非常敏感地多次強調:“除了眼睛看不見,我跟你們正常人一樣!”我明白殘疾朋友最渴望的是與健全人平等。借用史鐵生老師的話回復:“平等不是可以吃或可以穿的身外之物,平等是一種品質,或者一種境界,你有了你就不用別人送給你,你沒有,別人也無法送給你。自尊也不意味著拒絕別人的好意?!?/p>
無論如何,我不再希望聽到一個七歲孩子的夢想是前往西方極樂世界,因為那是每一個好人年老的時候自然會去到的地方。親愛的小女孩,親愛的殘疾人朋友,我真心的祝福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