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到自然醒,起身,腰還是疼。彎腰變得非常吃力,洗漱、切菜這樣輕微的欠身也讓我呲牙咧嘴,離上次瑜伽練習已五天,沒有一點緩解的跡象。
漸漸懷疑自己可能受傷了,還是習慣先問問度娘,雖然如此自診飽受詬病。
越看越觸目驚心,受傷的高達四分之一,度醫生總有這樣的本領讓我們堅定起初的懷疑。
她說,國外研究指出,瑜伽是位居第二的運動傷害,僅次于海釣。原因很多,急于求成、教練不專業、忽略熱身不懂調息、某些疾病,等等。也有骨科專家說,35歲以上的成年人韌帶骨骼都已發育成熟,再去練一些柔軟的動作,特別是脊柱關節過度活動,非常容易造成損傷。
客觀地看待自己的身體條件。已經四十出頭了,平日疏懶未做過什么骨密度測試,是否骨質疏松并未可知。堅持步行上班已四年有余,每日來回合計一小時,但走得比較悠閑,有時會穿高跟鞋。晚間偶爾還散步,每周一兩次,一小時路程或更長,此項最近因瑜伽和寫作中斷。偶爾遠足、爬不高的山,都在體力接受的范圍內,無不適感。除簡單家務外基本不運動。常發神經血管性頭痛無其他軀體疾病,心理健康,睡眠質量不太高,但真正的失眠極少。飲食習慣尚可,少吃快餐,無夜宵,對美食的熱愛程度不夠,不憎粗茶淡飯,不勞心勞力最好。尚未發福走形,肌肉松弛不明顯,自己要求也不高,保持即可。
我是個特別特別不愛動的人。只要家里有吃的,可以一禮拜不下樓,看書、寫字、聽歌、追劇,睡覺,一樣忙得不亦樂乎。第一次看到紅得發紫的papi醬,感于居然有比我還宅的人,大愛呀!大汗淋漓固然有爽快感,但比四體不勤地坐著躺著差遠啦,要讓我積極主動劃出一塊時間流汗,簡直和周一早晨起床上班的心情一樣痛苦。
也趕時髦辦過健身卡,為此衣服鞋子置辦了幾身,一番新鮮過后,和大多數人一樣,卡都不知丟哪個角落了。好在明智地按最低消費充的值,我連上網轉讓都懶得,只當打麻將輸了。家門口的瑜伽課開了有一年多,有場地有設施有教練,關鍵是還免費,我都沒興趣瞧瞧。從未真正熱愛某項體力消耗稍大一點的運動,只喜歡輕松的、沒有目標、沒有壓力地慢走,可以抬頭望天空,可以專注聽音樂。
可所有人都告訴你,生命在于運動,運動帶來健康、美麗、快樂,運動更是都市人熱愛生活的時尚標簽。在這樣的狂轟亂炸下,我日復一日地懷疑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太靠譜,蠢蠢欲動暗地吶喊:“要改變!要堅持!要更美麗!”
年后開始了瑜伽練習,一周兩次,晚上六點至七點。因為下班晚,我沒有時間提前熱身,急匆匆趕到便立即進入唱誦階段,往往呼吸還未平復身上還汗唧唧的。雖然知道這樣不好,但時間上難以調節,心存僥幸地想應該也沒什么大礙吧。
張老師非常敬業,耐心細致的講解,讓人如沐春風,比從前健身房接觸的強太多。隨著動作的逐漸到位,我有了些信心,慢慢堅持下來,至今也近五個月了。期間并沒有急于求成的心態,因為自己并不想減肥,也無治療的需要,只想伸伸筋舒展一下肢體就好。而且我很膽小,難度高一點的肩倒立和頭倒立都不敢嘗試,就怕傷著頸椎,那可不是開玩笑的!
好處顯而易見,精神狀態積極多了,糾正了不良站姿,我對上課有了隱隱的期待。但有一點不同,常常腰不舒服,以前我總吹噓自己從不知腰痛的滋味,可開始瑜伽后從隱痛到比較明顯的痛,左邊似乎嚴重些。起初沒有聯想到和瑜伽有關,以為是受了寒或沒休息好,堅持著指望通過繼續練習能緩解修復。老師說我有脊柱側彎,說是幸虧及時發現,通過練習可以糾偏,不然老了怕是要帶著鋼釘過活。
我驚出一身汗,于是更加認真仔細地遵循動作要領,唯恐稍有差池,腰部卻仍感覺越來越不適。開始冷靜下來,老師的確很好很耐心,但任何事物都不會普遍適用所有人,每個人的肌肉骨骼條件不同,她畢竟不是醫生,無法科學正確地針對。我可能需要明確自己到底適不適合這項運動。
世上是否有更宜靜養而不宜運動的人?以默養氣,以靜養神。動能生陽,亦能散陽;靜能傷陽,亦能斂陽。養怡之福,可以永年,長壽在于靜養,比如大象,比如烏龜......到底什么對?或者什么才適合我? 信息流讓人崩潰......
按圖無法所驥,度娘又怎能替代醫學生五年以上的苦讀和孜孜以求的臨床積累。明天還是乖乖去拍張片,看看我這脊柱側彎有沒到那駭人聽聞的地步,問問這瑜伽還能不能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