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1. 大學畢業(yè)前的我
畢業(yè)前的我,在我家是女兒,在舅舅家是外孫女,外甥女,在學校是學生,看上去聽話懂事,實際上倔強叛逆,時常內心洶涌澎湃,外表風平浪靜,敏感內向,縮手縮腳但又不服輸,矛盾重重。高三神經(jīng)衰弱,曾一度無法直立行走,后來理科轉文科癥狀慢慢好轉。
2. 大學畢業(yè)后的我
畢業(yè)后的我,(14年前)是一名中學英語老師。自己工作努力,認真負責,熱情高漲,我的眼里和心里只有學生。
上班第一天,在樓道里一位學生鞠躬說老師好,把我自己嚇一跳。第一本教案本不知道如何開頭寫字,就在草稿上寫了再謄上去,第一次批改作業(yè),不知道這個勾打多大合適。
暑假的時候媽媽讓我去喂雞,打開雞圈門的瞬間,那只公雞還飛起來準備打我。我趕緊關上門回去給娘說這件事,娘說公雞打我很正常,你在它們小的時候沒有喂養(yǎng),它們以為你進來要干啥所以有防備心。我就打著響指說下學期開學第一天的導入我有故事可開頭了。
有一次早上洗臉的時候把牙膏擠到手心里才發(fā)現(xiàn)搞錯了,原來我的腦袋在想班里小組的事情。走在路上的時候我的嘴巴里經(jīng)常在練英語,記得很喜歡一首曲子,于是根據(jù)學生當時的情況另外填詞,在家里練彈了很多次為孩子們寫的歌。畢業(yè)十年的大事小事中,發(fā)現(xiàn)自己隨時隨地都在想學生的事情。
3. 結婚前后家庭中的我
8年前的我,第一次去先生家,先生的姐姐給她遠在新疆的兒子打電話說: 你小舅媽也來了,我左右回頭看了看他小舅媽在哪里,是不是挺年輕的,因為我的腦海里想起了我的幾個舅媽。回完頭之后反應過來先生是孩子的小舅,我是不是跟小舅媽這個稱呼有關系。
再后來,開始有人喊我嫂子,二嫂,二媽。后來孩子出生在手術臺上取出來的時候,自己問大夫,是男生還是女生?大夫說一聽她就是個老師。男娃女娃男寶寶女寶寶好像跟我沒關系。
等孩子幾個月大的時候,開始喊媽,我自己沒有反應,妹妹用胳膊搗我一下,說趕緊答應,要不人家就不叫了,要有回應。
我家孩子沒有小名昵稱,只有大名。后來我還叫她小朋友,再過度叫她寶寶,但無論如何好像都是泛稱,不是她的專屬名稱。幼兒園的老師給她起了個小名叫菲菲,她回家來讓爸爸媽媽也叫這個小名。在這件事情上看到自己與孩子的距離始終不是足夠的近,再不改變孩子就長大了。
4. 四年前后的我
四年前的我,工作從固原考到了賀蘭,是自己工作的一個大轉折。孩子兩歲,第一次當班主任,不認識一個人,主要教高中到主要教初中,從教學工作中的英語老師到另外一個重要角色——班級的管理者。這個觸及到了自己的痛點和短板,從小沒有過任何管理經(jīng)驗,經(jīng)常是一個配合者,而且直接從最叛逆的青春期孩子開始,自己每天在打掃衛(wèi)生,遲到,校服,發(fā)型等事情中糾纏著出不來,焦頭爛額以至于頭發(fā)大把大把掉,血壓低至53,感覺胳膊都抬不起來。
在此境況下,2017年3月開始在朋友圈里看到心靈成長的課程,自己主動報名學習,自此就開始了心理學學習的歷程。
2018年1月接觸到女性課程學習,買了人生第一支口紅。
2018年5月考了婚姻咨詢師證。
2018年10月開啟繪畫心理學學習。
2019年3月開始了婚姻咨詢師督導班學習。
2019年7月考了國際注冊心理咨詢師證。
2019年暑假,因為要不要辭職,把自己糾結出了神經(jīng)性皮炎,脖子一圈奇癢無比,最后在老師的幫助下,一個月里經(jīng)歷了四次咨詢,最后在8月底的時刻,還是選擇離開了學校。
2020年1月愛自然生命力平臺導師班結業(yè),其中復訓了專業(yè)課,教練課多次。
貌似我參加了不少的學習,還考了一堆證書,但總結看它們的共同點都是心靈成長類。
對于一名英語老師來說,后期要成為一名咨詢師,自己從來不想,也覺得不可能。但是從2019年7月開始,在老師的課堂里接觸個案,或者老師帶著自己做個案,經(jīng)歷多次被咨詢的體驗。到2020年2月份在老師的督導下進行了一個四次的婚前輔導個案,再到單獨組織一次個案的討論會。
因為自己主動尋求咨詢而把自己成長為了一名咨詢師,在此期間,常常看到兩個不同的自己,看到在刺激和反應之間多了選擇,從原來的自己默默難過到愿意把心里所想講出來,從不敢拒絕到內心升騰起力量說“不”,從心腦不一致到慢慢可以內外一致表達,這中間有很多次退縮和前進,有時候退大于進,有時候進大于退,有時候進和退在打架,新我和老我看哪個勝過哪個。
5.當下的自己
當下的自己,有人繼續(xù)稱呼我為老師,感到很習慣;被稱為咨詢師,也還可以接受,因為自己已經(jīng)在做這方面的工作,而且得到一些正面的反饋,對自己在這個領域的信心也是很大的提升;偶爾會有人說是作家,這個稱呼像是一個標桿立在遠方。將近四年里自己常常寫隨筆記錄工作和生活,好多人是借著簡書了解自己的;
最近這幾個月里,在兩性身心健康方面所花時間比較多,而且碰到了很多挑戰(zhàn)和不適。但最大的不同是自己的問題最多不超過3天就會得到疏導或解決。主要是自己的心容易敞開了,而且可以找父親談,有一次我們談了四個小時,發(fā)現(xiàn)父親比我自己更懂我;找咨詢老師談,他們會很客觀中立,像鏡子一樣呈現(xiàn)你的當下或未來,讓你看見,啟發(fā)你內在的動力自己去解決問題,疏導你的情緒,調整你的認知,看見問題和情緒背后隱藏的大禮物。
對比小時候的自己經(jīng)常是一個人想問題,一個人撞南墻,長大了模式已經(jīng)形成,還是一個人難過,一個人流淚,主要靠時間來解決問題,不知道如何求助,向誰求助。擔心給別人說別人會笑話,也還會添油加醋地傳播,會擔心自己雪上加霜,傷口上撒鹽。后來形成一個習慣是做一些決定不給家人說,包括自己的先生,以至于他知道情況之后,覺得我不尊重他,不征求他的意見。自己剛開始也覺得滿腹委屈和難過,我從小到大都是這么過來的,也在調整自己,結婚了之后有些事情是兩個人的事情,不是我一個人的事情,不需要我一個人扛著,也需要兩個人一起商量,而且還要仔細聆聽他的建議和意見,讓兩個人盡量保持一致的步伐。
現(xiàn)在多次告訴自己,你已經(jīng)不是小時候的你了,你已經(jīng)長大了,此人非彼人;這個事情可能引發(fā)了你小時候的哪個情緒點,而且場景模式有點像,但此時非彼時,此事非彼事。你要重新評估而不是掉在自己以往的陷進里。
在工作中,沒有人考慮你的脾氣和你的原生家庭而為你優(yōu)惠,注意你的痛點和短板,你需要把過往的經(jīng)歷統(tǒng)統(tǒng)變成豐盛的財富,無需照著別人的標準去做你的事情。你是什么樣的人,都有人喜歡你,你是什么樣的人,都有人不喜歡你。
當你的念頭里冒出我怎么可以做這件事情呢?告訴自己,這只是一個念頭,不是一個想法,否則你就會被這個想法牽著鼻子走。跨越這個卡點,就是一次成長。真理是你做什么事都會遇到困難,而且困難常是一次比一次大,正因為如此,也證明著你的跨越式成長一次比一次大。
總結:你是誰?你是個什么樣的人?
你是英語老師,你是咨詢師,你是作家,你是兩性身心健康導師,這些其實都不是真正的你。
你是一個存在,一直在尋求自己的價值,并把價值傳遞出來的使者。在此過程中,過往的經(jīng)歷都是在雕琢你,每一個困難都是一塊墊腳石。上帝給你的特質是獨一無二的,把它們變成優(yōu)點還是缺點取決于你自己。曾經(jīng)我認為自己安靜,內向,敏感,慢熱,固執(zhí),再次回頭看,你安靜就容易內省內觀,你敏感就會覺察力好,這是咨詢師必備的,你內向就會有一對聆聽的珍貴耳朵,你慢熱就不至于沖動,你固執(zhí)就會有釘子般的精神專注在一件事情上。你現(xiàn)在最大的優(yōu)勢是具備了轉念的心,所以你要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切都是由心發(f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