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溝通的藝術》80 min:
【關于情緒】
人的情緒有可能因為生理的因素而產生,比如人在害怕的時候會產生心跳增速,血壓上升,而導致一些情緒;情緒是一種非語言反應,同時它也是我們認知的一種詮釋。
情緒在語言的表達上,會表現出情緒強度的不同。比如生氣的人,和程度會分為不悅,氣憤,以及暴怒。
影響我情緒表達的有性格,文化迅捷,以及社會習俗。在性格上,外向的人,和無奈相的人,他的情緒表達形式是不一樣的。在性別上,女人更擅長于表達自己的情緒,而男人則會選擇把情緒掩蓋起來。在社會文化和習俗上,有些文化會在會更傾向于表達正面的情緒而抑制負面的情緒的表達。
由于自我袒露帶來的不安,很多人會選擇不分享自己的一些情緒。
情緒是會相互影響的,在一個安靜的人身旁,你會感到平和,而如果在一群滿腹牢騷的人身邊,你的心情也會變得陰霾。
健康的關鍵是學習如何建設性地表達情緒。第一步,你需要察覺自己的感覺喝情緒變化;第二步,意識到感覺說話和行動之間的不同,你感覺到某種情緒并不意味著要把它說出來,同樣也并不意味著你要照著這種感覺采取行動。第三步是擴充你的情緒詞匯,可以更具體地表達了你的感受。第四步是分享多樣的感覺,如果你對一件事情的看法具有,開心和不滿的,兩種感受一定要表達出來,讓別人能夠接受到你全部的情緒。第五步是要考慮清楚何時何地地去表達自己的感受,表現自己的情緒。第六步是對自己的感覺負責任,往往有些時候并不是他人的行為和外在的環境去決定你的情緒,而是你自己對別人的行為所采取的反應。避免說,你讓我生氣,而改成,我在生氣。去表達自己的感受,而非直接指責對方的行為。最后,要考慮到溝通的渠道,面對面交流還是通過更間接的方式,比如郵件信息等來溝通,取決于當時的情境和你所想要達到的效果。
情緒,并非都是不好的,比如,小小的緊張會讓你發揮的更好,但如果是強烈的,長時間的情緒,則是無益的。
無助益的情緒有來自于生理的因素,也來自于過去某些情緒的記憶。片面的自我內言也會形成一定的情緒模式。
一些固化的非理性思考,也會造成我們無助益的情緒,比如,完美追求論,認為應該得到別人的贊同,不可或缺的事情,不能,區分是什么和應該是什么,基于片面的證據而作出過度的推論,認為情緒是由他人而不是由一個人的自我內炎引起的,悲觀主義,杞人憂天等等。
通過監控自己的情緒反應,注意引發的事件,記錄你的自我內炎,重新評估你的非理性信念,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這些沒有意義的情緒。
【選擇合適的語言表達】
語言是一種符號,它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對方,也是引發誤解的原因。在與一規則上,模擬兩可,相對語言,以及靜態評價,抽象語言;在句法規則上,詞句的不同組合先后順序,都會造成一定的誤解。
語言影響著我們對自我認知的命名,以及文化認同的表達。通過言語的調節和趨同策略來達成我們與外界的聯盟關系。同時也通過分化策略,來樹立自己的權威性和權力。
我們常常把事實和意見混淆,把事實和推論混淆。
說話者對某件事和某個人的態度以及觀點決定了他的情緒性語言。
在討論負面的事件的時候,用“我”或者“我們”表達;而當話題正面的時候,用“你”語言表達。
不同的性別的語言使用很不一樣,男人會比女人更強調對話的趣味性,而女人的對話總會涉及到感情關系和私人問題。在表達形式上,女人會更加間接的,詳細的和關系取向的,而男人則傾向于直接的,簡潔的和任務取向的。
文化的不同對語言的影響,表現在某些文化更傾向于使用低語境,而某些文化則更傾向于使用高語境。一定語境通常著重于盡可能清楚集合里的表達思考感覺和想法,而高語境文化著重于使用語言來維持社會的和諧,因此一般說話會更加的婉轉和間接。例如北美文化就屬于低語晉文化,他們說話大多數都是直接的,不會拐彎抹角的。而大多數亞洲和中東的文化,則屬于高語境文化,他們會考慮到對方的臉面,避免把話說得很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