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天在網上看到一個視頻,一個90后男生,一條狗,三只雞,住4層別墅。他不是富二代,也沒有被人包養,他是中國美術學院在讀研究生三年級的學生,用30天時間,投入10萬元裝修,整棟別墅充滿設計感并能感受到生活的氣息。
他愛花心思在美食上,總是變著法子做好吃的招待周邊的朋友,為了讓更多人享受到美味,他也會做私廚的分享,沒有菜單,沒有標價,吃完之后,隨意打賞就行。他目前在杭州郊區的一處別墅做一個關于自然和草木的工作室,很多人覺得一個原本應該在職場打拼的年輕人卻過著老人家的養老生活,顯得有些消極。
他之所以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是因為他想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生活上,真正的去生活。他認為的美好的一天,就是每時每刻都保持對生活的熱愛,過自己想過的,活自己想活的。
能過著遵從內心的向往生活,很令人欽佩。
布蘭登·伯查德說過:“一個人活出自我,就是從社會壓力的束縛中得以解脫,而擺脫這些阻礙,就擁有釋放真我的能力,沖破他人與自己所設的束縛,追逐內心所求的能力。”
而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附和著蕓蕓眾生的想法,盡管如此,依然不能夠得到解脫,因為蕓蕓眾生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該怎么過活這一生。趁著時光還在,趕緊去追隨本心。當你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做什么,和誰在一起,都能夠從心靈深處溢出來一種不懊悔、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感,那么恭喜你,成為了自己喜歡的那類人!
2
現在的一檔慢綜藝《向往的生活》深受大家的喜歡,一間蘑菇屋、三人一狗三雞兩羊的鄉村生活,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燒菜做飯、招待客人,構成了節目的全部內容。這檔節目反應的是一種當代人向往的生活狀態:一家人、一桌飯、一席話、三五好友圍坐桌前。隨便哼唱一首歌,其他人都能跟著唱起來,很有生活氣息。很多在都市打拼的人,他們心中向往的生活,應該就是這個樣子。
廚藝高超的文藝中年黃磊老師說,現在的自己,平穩、安定,能做自己喜歡的事,他覺得很滿足,他還說他愿意一直胖下去, 呆在廚房,給愛的人做飯,把對生活的感悟融入到食物當中,更多、更直接的去生活,過好每天的精彩與簡單。
過自己想過的生活,這并不是自私,要求別人和你一樣的生活這才叫自私。人生最重要的是按照你的感覺把自己活出來。巴菲特說:“尊重你的感覺,按照你的感覺,做判斷,做選擇”喬布斯說過:“追隨你的心,你的腦袋不知道你會去向哪里,而你的心會知道”很多時候,雖然說不清楚為什么這么做,但是你知道你喜歡這么做。
當今社會,很多人選擇封閉而虛假的活著,我們沒有太多的時間關照自己的內心,事實上,我們都是作為真實的生命個體而存在于這個世界,我們每天的生活都應該帶有強烈的主體感,時刻感知“我”的感受。
3
Dorrie,83歲,目前世界范圍內年齡最大的內衣模特,她年輕的時候踏入時尚圈,如今依舊是時尚圈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她將堅持做模特作為對抗衰老的武器,并建議其他老人勇敢活出自我,她說:“年齡不是數字,而是態度,希望激勵女同胞們即便80多歲,依然可以性感如當年,我純粹是為了取悅自己,這讓我更自信,走路都更有風姿”
她認為,應該有更多70歲80歲甚至90歲的老人,展示出這個年齡的風采,勇敢走出來,享受生命吧,做一些新鮮的嘗試,人終有一死,但是在這之前,你可以擁有一段美好的時光
過自己想過的人生,不在于年齡,而在于對待生活的態度與選擇,如果你知道你想過的生活是什么樣子,并且你也知道你要做什么,你也相信你能做到,那就勇敢的為之戰斗!
《無問東西》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群有夢想有愛的年輕人,追尋真我的過程,影片結尾,張震說了這么一話,讓人深受鼓舞。
“愿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愿你在迷茫時記得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很多人為了掙錢生存下去,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這無疑是窮極一生浪費生命的選擇。如果你真心喜歡做你所做的事情,你終將成為這個行業的大師。不去發現自己感興趣的事,繼續做著不喜歡的工作,當你有了孩子,你教導他們,再過著和你一樣的生活模式,周而復始,惡性循環,永遠也不會有出路。
把人生當成試用品,活的太過隨便。不要認為自己只是一個小人物,活著就行了。這樣消極懈怠的生活態度,只會把今天過的跟昨天一樣的糟糕,你難道不會因為心中空無一物、感到空虛而哭泣嗎?你不渴望得到充實嗎?那么多的新大陸等待我們去發現,你內心深處燃燒不起一點點的星星之火嗎?
別讓別人的議論壓抑了你內心的渴望,別把大量的時間耗在自己不喜歡的人和事上,不要因為生活中每一次批評的風,把我們吹的不知所向。展現真實的自我,重視自己的特有價值,按照自己的天賦和天性去生活吧。生命中有一種意愿,叫做成長,前提是:做自己的佛,而不是做別人的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