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戴上口罩,在寂寥無人的青草河畔溜達一圈,舒活一下因為幾天不出門,快要僵硬了的筋骨。
立春了,可天氣還是有點寒瑟,春寒料峭就是這樣的感覺吧。青草河的水結著薄薄的冰,很美,像貼在水面的過年的窗花。沒有結冰的水面蕩漾著微微的水波,像河姑娘睡醒了的笑臉。太陽出來了,束束縷縷的陽光輕輕柔柔的灑在水面上,我仿佛能夠聽到每滴水心里幸福的歡笑聲。是啊,疫情面前,一切依然那么美好,無論怎樣,每個春天都會如約而至。一切都在告訴我們:好好生活,烏云遮不住太陽的,是的,遮不住的。
回家來,向學校上報好平安,去網絡課堂溜達溜達,看看孩子們聽課的情況,我便開始讀書。
讀的還是那本《傅雷家書》,前面我已經用寫給家長的話的形式談了讀這本書的一些感悟。
今天拿起來,首先讀到的是傅雷在信里對兒子表達的種種瑣碎的囑咐,甚至是對小兩口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指導,非常坦誠而且直接。信中寫到:父母老了,精神上不免一天天感到寂寞,唯有萬里外的游子歸鴻使我們生活中有一些光彩和生氣。希望以后的信中,除了談藝術,也談談實際問題,你當然領悟到,我做爸爸的只想竭盡全能的幫助你進步,增進你的幸福,想必不至于嫌我煩瑣吧?
想必不至于嫌我煩瑣吧?每每讀到傅雷對兒子的各種囑咐和嘮叨,我也有同樣的顧慮和疑問:傅聰真的不嫌棄爸爸的嘮叨,真的能夠讀懂爸爸的信嗎?
我分明的感覺到,傅雷夫婦盼兒子的信的那種“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焦慮和期盼,我也能夠感覺到年輕的傅聰因為忙碌其實并不能夠經常如爸爸所盼,及時的給爸爸寫信的。我更感覺到,在這份父子情深的關系里,有種付出和收入的不平衡在,我想到一句非常普通的話:可憐天下父母心。
在書中我們能夠讀到傅雷父子極好的關系,他們可以說是:1.人生和藝術上的知音;2.親密無間的朋友;3.師生關系。
體現在:傅雷對傅聰在生活上和藝術上總是給予悉心的教導,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建議,循循善誘;傅聰在自己情緒消沉時,愿意向自己的父親傾訴,父親聽了后,并沒有指責他,而是勸慰他如何面對感情的創傷,學會泰然處之;在音樂上可以互相溝通,取長補短;傅聰取得巨大成功后,激勵他保持謙卑、不懼孤獨,勇于攀登藝術的至境。
讀著這樣的父子關系,我們每個人不免心生羨慕,家長羨慕傅雷有這樣懂事有才華的孩子;孩子深恨自己不是傅聰,有這么一個有學問的父親。
而其實,我也從網上查到,傅雷的壞脾氣是出了名的。他的妻子朱梅馥在給傅聰的信中寫道:“婚后因為他脾氣急躁,大大小小的折磨總是難免的……”。而對待自己的兩個兒子,也是強直有余。有一次,傅聰按父親的要求在底樓客廳里彈鋼琴,可貪玩的他把樂譜放在琴上,手指好像在彈琴,眼睛卻津津有味地在讀大腿上放著的《水滸傳》。結果,三樓的傅雷馬上就覺察到了,悄悄地下樓大喝一聲,上去就是一拳頭。劉抗回憶說,傅聰鼻梁上有塊疤,就是為父者嚴厲訓誡孩兒時順手抓起一只瓷盤,扔過去的結果。
楊絳在《憶傅雷》中,寫幾人夜談,傅聰、傅敏在外偷聽,招致父親一頓老拳。傅聰長大后告訴楊絳:“爸爸打得我真痛啊!”楊文評價傅雷處世,“滿頭棱角”,“不善在仕途 上圓轉周旋”。
看了上面的文字,你是不是開始覺得:文字傳達的信息總是美好的,原來傅聰和我們一樣,甚至比我們更慘,有個如此暴躁專制的父親。
是的,每個家長多多少少都有點控制欲的,因為孩子來到身邊時候,是那樣弱小,需要保護與關愛。家長們不自覺的會濫用這種控制,希望孩子的一切盡在掌握中。
繼續讀《傅雷家書》,看里面傅雷對兒子的各種叮囑:不要談戀愛呀,要理智呀,要經常去大自然里走走呀,不要接那么多活呀,花錢要省著點呀……除了讀出一份愛和關心,也有可能讀出一種控制欲,讀出壓力與負擔。
傅雷說:我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說長道短,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的確是把你當做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想激起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間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我做父親的只想做你的影子,要隨時隨地的保護你,幫助你,又要不讓你對這個影子覺得厭煩。
這是父愛,最高境界的父愛。我只是想問:傅聰真的會懂?
其實在所有的關系中,最有學問的最需要用心經營的一種關系就是家長和孩子的關系。它是那么近,近的讓你時常像左手摸右手,沒有絲毫感覺;它又是那么遠,遠的讓你時常覺得像是隔著長江黃河;它是那么堅韌,堅韌的任何力量不可摧毀;它又是那么脆弱,脆弱的一句話可以讓你徹底崩潰……
有句話用在這樣的關系里最合適:懂比愛重要。是否互相懂得是家長和孩子構建和諧關系的良藥。
家長們不要有太強的控制欲,不要忘記,孩子是獨立的生命,他有個性,有思想,有生命意志,我們在愛之外,還必須尊重、理解和聆聽。懂得,也許,這些,在孩子獨立人格形成之時,顯得更重要。懂得,孩子是借助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他有責任有權利自己走自己的人生路,誰也不可替代。家長還需要自己有健全的人格,懂得,影響比說教更有力量。
孩子也要懂得,每個家長都有一種深沉的不可自控的愛,這些愛的呈現方式大多恰恰就是我們不能接受的叮囑和嘮叨,我們要懂得,從另一個角度去感受這份嘮叨,好好做好自己就是對他們最好的最好的回答。懂得,每個家長都不是完美的,他們也需要從我們身上感受新鮮的力量和影響,懂得,帶領家長成長也是孩子的責任。
《傅雷家書》能夠從很多方面給我們思考和啟發,今天是我從親子關系的角度來談點感悟,希望讀也可以引發大家同樣的思考和共鳴,讓我們一起努力構建一種和諧的親子關系。
和諧了才美好,不是嗎?就像這春天。